第六十三章 國際市場-《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從某種意義上說,苜蓿產業化的過程,就是苜蓿生產機械化的過程。
郭陽不由吐槽,
“說來說去,這鍋還是要落在豐凱農機的身上。”
“牧草機械研發進程一拖再拖!”
余小兵說:“其實近來已交付了部分機械,但涉及機械太多,青貯、堆放、搬運、規模化生產、產后加工。”
“而且要想在國內推廣,只能研發生產質優價廉的牧草機械,形成自有草業機械產品體系和維修服務體系。”
郭陽笑了笑道:“懂得不少啊!”
“去年,我組織了部門的員工去考察島國的苜蓿市場,從加拿大和美利堅那學到的。”
郭陽好奇了,“哦?”
“島國因為土地資源匱乏,降水量大,苜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但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穩定的貨源基地和進口渠道,加拿大和美利堅,每年島國都會定期去現場考察苜蓿生長情況,簽訂產品進口合同。”
“島國對苜蓿產品的質量、形態和包裝,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我國以前的苜蓿出口企業就是在這一關被刷下來的。”
“我在島國愛媛縣的苜蓿倉庫離,看到了他們從加拿大進口的產品。
大型切斷草捆采用塑料薄膜封裝,苜蓿草顆粒用帆布制成的集裝袋內裝。這一點,我們忽略了。”
聽完,郭陽感受到了差距,在細節方面,苜禾農牧確實挺粗糙。
“我們有可能擴大對島國的出口市場嗎?”
透過電話,郭陽能聽到余小川笑了出來。
“其實考察期間,很多進口商對從華夏進口苜蓿產品,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只是疑慮華夏苜蓿產品的質量和履約能力。”
“我之前特意邀請了愛媛縣酪農協會巖田慎太郎,他同意了來九泉考察。”
郭陽夸贊道:“干得不錯!”
余小川笑了。
“我計劃7月中旬再組織員工到西班牙去,考察脫水苜蓿種植、加工及飼喂工藝。”
“西班牙是全球第二大苜蓿草出口國,年出口量超百萬噸,說起來,其面積比隴省大不了多少。”
“有機會的話,把中東的苜蓿市場也搶過來。”
郭陽點了點頭,“你自個安排吧,順便再計劃一下去中東,余總!”
余小川定住了。
余總?
只聽郭陽的聲音傳來,
“恭喜你,升職了。”
全身酸痛,發燒,寫不了了,今天就這么多吧。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