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夏有三大種子基地,分別選在了我國的三個邊上,西北,西南,和海南。 嘉禾要建生物育種實驗室,肯定是要扎根西北。 但在其它地區,也得逐步建立育種基地,為后續的種子推出做準備。 只是具體落在哪些城市,就有待考量了。 九泉雖然自然地理條件優越,但缺乏知名院校,離西北的知名院校距離也太遠。 事實上,除了長安外,其它西北地區都算是國內較為偏遠的地區。 如果從院校角度考慮,陜省的楊凌和隴省蘭市相對而言更為的合適。 陜省有西農大,國內的農林類高校中,只有兩所985,華夏農大和西農大。 西農大也是國內農林水學科最齊全的院校。 對于黃土高原地區來說,西農大就是神農氏,對地區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做出了極大貢獻。 甚至有網友調侃稱,世界戰爭不動用核武器,陜省不動用西農大。 相比而言,隴省的蘭大涉農專業少,甘農大和西農差距又明顯。 此外,其它西北的農林院校也各有特點,有的擅長玉米、,有的精通小麥和油菜。 好在郭陽不打算依靠科研院校做技術支撐。 他建生物育種實驗室的目的主要是為種子商店打掩護。 所以實驗室地點建在九泉就合適,這里也更靠近生產基地,來往的種業人才也不算少。 需要的人員,直接去各大院校招聘就行了。 傳統育種的基礎工作大專和本科生就能勝任,涉及分子標記、染色體和基因工程的才需要研究生和博士生。 恰好臨近畢業季,嘉禾的招聘工作也迅速開展了起來。 農林類院校,通常農村生源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大。 每年報道的新生中,交不起學費的大有人在,比如說西農大,2005年就有兩千多人。 這些學生大多依靠國家助學貸款完成學業,學校也設置1000多個固定勤工助學崗位,3000多個臨時崗位。 同時,這些學生最終60%以上都留在了西部地區。 有些更是自愿到邊疆地區的基層工作。 嘉禾的主要目標也是這部分群體,畢業了需要還貸款,嘉禾的優厚待遇也極具吸引力。 招聘還是挺輕松的。 這天,郭陽正在辦公室里辦公,卻得知西農大的副校長吳前進來訪。 急匆匆的出門迎接,正好碰到前臺領著人進來。 吳前進穿著白色襯衣,搭配西裝褲和鞋子,面容平平無奇,一見著郭陽就滿臉笑意的上前握手。 “郭董,冒昧來訪,我這是來向你化緣來了。” 兩人進了辦公室,給吳前進倒了茶水,郭陽這才慢慢弄清吳校長的來意。 原來嘉禾的招聘團隊聯系上了校方,希望建立長期的招聘人才合作。 對于嘉禾這樣聲名在外的大企業,西農大自然是歡迎的,同時校方也打起了別的主意。 籌集助學獎金。 吳前進平淡的說道:“西農貧困生多,只能多方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建立社會獎助學金。” 郭陽前世也是農大畢業的,對農大學生的家庭情況很清楚。 申請獎學金,基本就是狼多肉少,競爭激烈。 和吳校長閑聊了會兒,郭陽才了解到西農大還有個傳統。 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和副書記基本上每到一地出差,都要登門拜訪當地事業有成的校友和有往來的社會企業,為獎助學金的設立奔忙。 難怪其業務這么熟練,原來是早就練出來了。 “吳校長,獎助學金的事好說,我這剛好也有一項合作需要和校方談談。” “噢?”吳前進好奇。 “嘉禾要成立生物育種實驗室,想聘請西農大的專家教授擔任公司顧問,或者是到嘉禾進行講學。” “這我們肯定樂意啊。” 吳前進樂呵呵的笑了起來,擔任顧問或者講學基本就相當于掙外快。 只要價格合適,沒有教授會拒絕的。 郭陽也笑了。 和西農達成了協議,嘉禾在西農大設立嘉禾農業獎學金,每年為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提供50萬元助學金。 而除了西農外,甘農大是早就有了相關合作,郭陽也讓人留意疆省、青藏等地區的高校。 條件合適的也可以建立相關合作。 嘉禾集團的擴張迅速,在育種、種植、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 同行企業也需要保持合理的人員流動。 每年個一兩百萬,就能贏得西北地區農林學子的好感,這是完全值得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