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謀劃-《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飛機降落在魯省泉城機場。
余洪海從豐凱農機給他調來了專職司機。
一路駛向濟州府,嘉祥縣,天豆1號大豆基地就落戶在這里。
晚上,郭陽見了見嘉祥基地的生產負責人安濤。
安濤給郭陽的第一印象和嚴群有點類似,四十來歲,瘦瘦的,牛仔褲配皮鞋,上身搭一件T恤。
有過地方農業局和鄉鎮政府的工作經歷。
簡單一聊,就知道此人技術水平還是有的,更多的卻看不出來。
在酒店歇了一夜,郭陽才來到了嘉祥大豆基地。
嘉祥位于魯省西南部,這里土地肥沃深厚,易于耕作,素有‘華夏大豆看魯省,魯省大豆看嘉祥’的說法。
翠綠的豆苗在陽光下輕輕搖曳,和郭陽在照片上見到的沒什么兩樣。
從這兒看,安濤還是挺務實的,沒精挑細選‘照片’糊弄人。
安濤一路給郭陽介紹著,“基地采用原原種-原種-大田用種的逐級擴繁技術,種子量級逐級擴大,種性保持得很好?!?
“天豆1號商品種基本完美的繼承了原種的特性,無論是高溫干旱,還是高濕多雨,抗病抗倒都很優秀?!?
郭陽問道:“耐鹽堿呢?”
安濤笑了笑,“今年的幾十個推廣示范基地都是選的鹽堿地,出苗很整齊?!?
郭陽沿著基地轉悠了一上午,基地全部采用流轉的方式,總面積約3500畝。
其中大部分是商品種用田。
隨著了解的越多,郭陽的底氣也足了起來。
天豆1號是2004年4月培育的,當年就擴繁了120畝,收獲了5.76萬斤種子。
今年的商品種田擴大到了3000畝,還有約3萬斤種子則是用于推廣。
沿用天玉1號的風格,營銷部和生產部協同,在魯省,黑省,冀省,遼省,蒙省,蘇省建立了推廣示范基地。
且以鹽堿地為主。
從一開始,就拉滿了噱頭,吸引了農戶的注意力。
郭陽算了算,3000畝商品田,今年能收獲144萬斤種子,播種面積也就在18萬畝左右。
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薛總,種子緊俏??!
郭陽還在基地里看到了大豆育種實驗室,是近兩個月才建立起來的。
主要是幾個才畢業的研究生、博士生在搗鼓。
育種田里,上百份大豆種質材料形態不一,主要突出一個字:丑!
有被蟲咬了的,有黃葉子的,有侏儒形態的,有眼看著就要干死了的……
實驗室領頭的黎樹山,略顯尷尬的解釋著。
“種子在極端的逆境生長情況下,更容易突破生命的極限,篩選出優質的基因?!?
郭陽點了點頭,育種本就是掩人耳目的。
能出成果最好,不能出也能為他豐富種質資源庫。
然后利用種子商店回爐重造,二次加工,這才是天禾核心的育種體系。
郭陽突然想到了種子獵人畢強,也不知道他找野生種質資源,又跑哪個荒漠里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