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三農問題又很敏感,是兩會的重點關注對象,農機制造企業在采取提價方式時都很謹慎。 略微思考了下,郭陽就知道魯省農機協會又走了步雙贏的好棋。 既為泰鋼帶去了大單,又為下游的農機企業緩解了成本壓力。 難怪魯省農機行業能不斷做大。 那酒鋼和豐凱西北工廠有沒有可能達成合作呢?可能體量還是稍微小了點。 郭陽說道:“我今天看了豐凱的玉米收獲機,效果還可以,什么時候能量產。” “明年春播玉米收獲前,應該能生產出一批。” 那也就是七八月份,想了想,又問:“制種玉米的收獲機械呢?” “這個拿不準,已經有一款產品了,但天禾直接PASS掉了,測試都不允許,對種子的質量影響大了點。” 郭陽也清楚這個情況,制種玉米收獲直到2023年,都還有大量種企為了保證種子質量,采用人工掰玉米的方式。 豐凱農機搞玉米收獲機研發,算下來也頂多半年,能有產品進入測試已經算快的了。 但郭陽還是決定再催催,“讓關程他們加快點速度,玉米制種收獲機很關鍵。” 制種收獲機械,是天禾種業自建獨立制種基地關鍵的一環,當然是越早問世越好。 余洪海喝得迷迷糊糊的,郭陽也沒再多聊。 再次假寐了起來。 夜色很美,星光也很亮,每個城市都不缺少晚歸的人,大西北也是。 汽車路過嘉禾戈壁時,郭陽透過月光還隱約能看到忙活的身影,那是苜禾在戈壁上搭建日光溫室的隊伍。 戈壁上降溫很快,再過一段時間,剛出苗的瀚海紅麻和沙棘就得轉移到溫室里去。 不對!沙棘種子殼硬,出苗得十幾二十天,也許現在還沒出苗。 郭陽胡亂想著。 接連幾天,天禾種業在各地的觀摩會、豐收節、田間示范會都傳回來好消息。 除了天禾自有的示范田,產量最高的誕生在五原,由當地一個叫豁牙子的農民創造的,畝產3253斤。 其去年就是天玉1號的用戶,在五原遭了倒春寒的情況下,依然畝產2300斤玉米。 今年豁牙子種植技術更得心應手,無論是栽培模式,還是水肥管理,都不亞于天禾的專業技術人員。 畝產再次創出新高,連帶著跟著他改種天玉1號的好友李大嘴,玉米畝產也接近3000斤。 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但黃淮海和東北玉米產量就沒那么高了。 黃淮海遭遇了陰雨天氣,玉米銹病頻發,質量和產量雙雙受到影響,天玉1號的平均畝產普遍在2000斤左右; 東北則是暖冬,品質下降,平均畝產量也只有兩千出頭,吉省的玉米收購價更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每斤只有0.48元。 天玉1號受到了影響,其它絕大多數種子就更難受了。 一比較之下,天玉1號的收益優勢反而拉開得更大了。 觀摩會的現場情況同樣很火爆,經銷商和種植戶都爭搶著下單。 據瞿陽說,整個黃淮海只有一家小種子公司的唐單5,品種產量達到甚至超出了預期,完全沒受到玉米銹病的影響。 其種植區域定位異常清晰,完全是量身為冀省某市打造的品種,幾乎做到了銹病免疫。 唐單5推出的時間也有好幾年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今年才大放異彩。 在鄭單958、先玉335、登海系列等名牌種子都受到了銹病影響的情況下,這家小種子公司的堅持注定在未來幾年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因為按照天禾營銷部給出的市場調研數據,未來黃淮海玉米產區,銹病將成為常態。 了解到這家小種子公司的生存之道后,郭陽更是堅定了天禾的戰略。 對河西地區的玉米小種企發難,適應不了這個市場的劣質企業就該早點被淘汰。 金秋時節, 張掖和九泉百萬畝制種玉米陸續收獲,農戶們忙著裝袋、上車、晾曬,洋溢著豐收喜悅的笑臉。 這時,天禾種業為了爭搶優質制種基地,決定畝保費提高20%。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