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四十章 各路媒體的報道-《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1/3)頁

    天玉1號基本確立了今年的市場地位,市面上沒有一個能打的。

    回款的速度很快,加上苜禾1號種子,資金局面一下子就寬松了。

    相關的媒體報道,寧小婧已經通過郵箱發了過來。

    郭陽輕松的坐在椅子上,帶著期待看了起來。

    吉省日報;

    黑省日報;

    華夏經營報;

    糧油市場報;

    魯省日報;

    農民日報……

    一連串的媒體報道,無疑媒體的嗅覺是敏銳的。

    三農問題從來都是上層關注的核心,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每年的春耕季節,農田里都少不了記者的身影。

    田地里,農資市場,種子公司等,四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關注著每年的農資行情。

    郭陽挨個看了起來,基本上每份報道上都圍繞著天玉1號展開。

    從農民,農資店和種子公司的角度,夸張性的形容了天玉1號的市場影響力。

    比如說,吉省日報采訪農民時的景象。

    王德林是綏化青岡縣某村的玉米種植大戶,今年他種了107畝玉米,全部是天玉1號。

    “咋能不歡迎呢?”

    “天玉1號的種子雖然貴,但是單粒播種,不用間苗,發芽率高。”

    “產量質量也都有保證,收購價也高。”

    王德林說:“去年全屯種了2000多畝,大災之年還長得好于往年。”

    記者問:“天玉的發芽率要高多少?”

    “至少高10%以上,國內種子的發芽率只有85%。”

    “國內的種子雖然便宜,但必須得兩三粒種子一起播,然后間苗,算下來,種子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農民對天玉1號十分推崇,但接下來關于農資店和經銷商的報道就耐人尋味了。

    佟玉東原是頂峰種業的經理。

    2005年,在種業圈干了多年銷售的佟玉東準備自己單干。

    他在YL市種子商業街路口的馬路對面租下了門面,開起了自己的種子公司。

    面對華夏經營報的采訪,他說道:“市場并沒有相信中的那么好,如果不是一些原先積累的老客戶,很可能就撐不下去了。”

    “天玉1號市場競爭力太強。”

    “大春天里,居然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但最慘的還是要屬種業公司。

    尤其是東北的報道里,很多的新聞題目就帶有很強的誘導性。

    “天玉1號攻城略地,中小種企岌岌可危。”

    “憂起天玉1號……”

    …

    等等類似的題目,總結下來就一個意思。

    天玉1號、先玉335和鄭單958等優良品種的擠壓,導致其它國產品種(本地)的市場空間陷入窒息境地。

    尤其是對天玉1號的描述,

    讓人看了還以為洋種子又在國內攻城掠地了呢。

    張平是吉省平安種業老板,春節之后,張平就恨不能腳不沾地。

    播種季節,忙也是正常的。

    但今年跟往年不一樣。

    張平告訴記者,平安種業2005年玉米種子銷售量還有2000萬斤,今年就只有兩三百萬斤了。

    “怎么能不著急?”

    “吉省每年玉米種子銷售量大概有2億斤,往年我們能占到市場份額的10%。”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