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土壤-《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郭陽好奇的問道:“那情況怎么樣呢?”
馬教授笑著回答道:“很好,效果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料?!?
說著,馬教授往前走了幾步,到了挖出的坑前,然后拿起那一株看似很矮的沙棘樹。
“只是一年,沙棘樹的高度就普遍達到了80cm,成年的沙棘樹也不過1.5米。”
“最主要的還是這根系,主根扎得太深了,估計已經超過了樹高?!?
郭陽,戴羊以及羅修和老宋都圍在了樹前、坑前,只見挖出的沙棘樹的主根已經斷掉了。
在那個超過半米深的坑里,還留有一截主根,同時周圍也散布著很多須根。
這些密密麻麻的須根從石頭的縫隙里穿過,或者是用包裹來形容更為合適?
因為如果按這種架勢來看,石頭縫隙里的土壤都被沙棘根系充分的利用了。
戴羊早已是一副見了鬼的模樣,沙棘樹防風固沙,是個西北人都知道這事兒,但是這樣防的嗎?
這是一點土壤也不想讓風吹走??!
戴羊跳進坑里,用手刨了刨,石子依然劃得他手生疼,貨真價實的碎石!
他問道:“馬教授,這樹再長大點,是不是真能留住水?”
馬教授笑道:“就現在這情況,保水能力就很強了,我們剛挖開的時候,地下的土壤都還是潤的?!?
戴羊說:“那是我們定時在補水,所以才是潤的?!?
“這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瘪R教授分析著,走到了另一列的沙棘樹前。
“你們看這些樹的周邊,以前寸草不生的戈壁,現在已經能看到鹽生草、畫眉草、五星蒿等一年生植物完成生命周期。”
“同時偶爾還有超旱生灌木紅砂、合頭草等種子萌發,只要來場降雨,一樣能長成成株開結實。”
戴羊走了過去,順手就拔掉了樹盤旁邊的雜草。
“這些雜草也會消耗土壤的肥力,影響到沙棘的種植質量”
郭陽也在觀察著,這時已經是10月,白天和夜間的溫差極大,一年生的植物很多已經凋零。
但能看到殘存的枯枝敗葉。
他想起種子商店關于沙棘里有一句介紹,形成植物群落時效果更佳。
“馬教授,這些是不是就是植物群落?”
馬教授點了點頭,說道:“1年生的畫眉草等就是草本層優勢植物,都有短命避旱的特性。
灌木層除了人為栽植的沙棘,優勢種是紅砂、泡泡刺等超旱生植物;目前還沒有喬木層?!?
“這里已經有形成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的趨勢?!?
聽到這里,郭陽細細理解著,除了植物群落趨勢帶來的喜悅外,另兩個詞語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短命避旱,
超旱生植物。
如果沒理解錯的話,這些都是戈壁荒漠中的優勢植物。
相當于又給他尋找了個搜集種質資源的方向。
郭陽問道:“人工清除種植區域的雜草,會不會影響到這種植物群落的形成?”
戴羊也看了過來,灌溉、除草,可以說是沙棘幼苗管理中的主要工序。
雜草爭搶沙棘苗的水分和肥料,從而影響到沙棘的生長,如果不能除草,肯定會影響到后期掛果的收益。
馬教授沉吟了下,說道:“除草肯定是利大于弊,如果想早點形成植物群落,可以只除樹盤周圍的雜草。”
“在荒漠戈壁植被群落區,由于自然環境惡劣,易受資源因子的約束,物種要在缺水缺肥等情況下共存,導致它們除了有相似的生態學特征,還存在著競爭關系?!?
“但我們主要是培育沙棘樹,自然要其它植物來適應,長期下去,能適應的植物就會出現許多互補的特征?!?
“從而對資源的利用途徑存在差異,不同植物相互適應,協同進化,從而使物種與環境和諧統一?!?
“最后才能形成相對比較穩定的植物群落?!?
聽了馬教授的一席話,郭陽才真的理解到植物群落的含義。
以往他理解的是沙棘成林。
但現在想來,沙棘成林只是最初級的,要想完全發揮出沙棘和紅麻涵養水源的能力。
生物多樣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啊,還是要多和這些行業內的專家教授交流,就像這次,郭陽從馬瑞教授身上就學到了不少。
郭陽問道:“瀚海紅麻也是同樣的情況吧?”
馬教授說道:“紅麻的情況還要好上一些,而且其更適合種植在河岸、湖邊以及濕地等區域?!?
郭陽向馬教授伸出了右手,說道:“馬教授,感謝你們的付出,后面還要麻煩你們多來監測?!?
“我們也對嘉禾很期待,如果真能改變戈壁地貌,對全國來說,都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那肯定的。”
兩人握了握手,就此告別。
隨后郭陽又去苗圃看了看,整個設施已經很完善。
戶外的,溫室內的,露地的,營養杯裝的,有些已經繁殖半年到一年時間,有些還才剛剛扦插。
沙棘苗1~2年生的,用來栽植是最為的合適。
這樣移栽的苗,精心管理之下,掛果需要的時間要比直播種子更短一些。
紅麻種子的儲備也足夠,按這種情況,只要人力能跟上,兩城市間的30萬畝戈壁明年就能完成播種和移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