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兩年的時間里,曾深陷德隆集團破產危機的德農農資超市, 在天禾持續注資2.5億元后,不僅原有600多家超市被盤活,還穩步在周邊的農業大省發展了兩百余家新店。 郭陽踏入了農資店的大門,大概100余個平方,不算大。 貨架上布滿的是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農藥化肥、農需農資。 統一服裝的超市店員們忙忙碌碌。 剛剛卸完一車化肥入完庫,他們又兵分多路,按部就班在各自的營銷崗位。 出入超市的農友三三兩兩,選購著他們自家心儀的各式農資商品。 “哎,老哥,那農藥噴灑時可一定要注意配比啊!” “知道,我又不是第一次買你家的藥了。” 等這位老農友走后,店員才看向郭陽,穿得西裝革履的,不像是買農資的樣子。 但店員還是問道:“帥哥,買點什么?” 郭陽笑道:“隨便看看。” “要不我帶你瞧瞧吧?” 郭陽沒想到這店員還挺熱情,可能是這會兒沒多少人,但郭陽依然搖了搖頭。 “我不買。” 隨意看了一圈,郭陽就走了出來,和袁文武開車到了當地的配送中心辦公室。 德農農資超市是嘉禾現代農村物流體系里面最關鍵的一環。 經銷商品包括化肥、飼料、種子、農藥、農膜、農機等六大類。 目前天禾持有99.34%的股份,另外0.66%是由魯省農技總站持有。 郭陽此前在梳理了集團的財務規劃后,就要求德農農資超市在全國主要地區進行擴張。 不過卻被其規劃的數量嚇到了。 如果要完成10個農業大省的布局,德農農資超市的連鎖店要開到10000家。 而要完成全國的布局,則至少需要20000家店。 按1家店投資20萬元算,1萬家店就是20億的總投資。 郭陽喝了一口袁文武泡的紅茶,一時之間還有點不習慣真的茶葉味道。 沉吟了良久。 郭陽才說道:“其余省份的農資超市還是要跟著開起來,在2010年之前,先實現建設1萬家的目標。” “人員上不成問題吧?” 袁文武笑道:“這兩年沒怎么擴張,現有的管理體系完善了許多,至于農技人員,天禾種業不缺,也有真正懂農資經營的管理人員。” 郭陽倒是忘了天禾這一茬,天禾的技術服務體系可是比農藥化肥公司還要先一步建立起來。 “那就搞吧!” 袁文武說道:“還有個問題,除了種子和農機,目前缺乏知名度高、有競爭力的化肥、農藥、飼料、農膜。” “優質產品生產商采用的是專營性分銷,已與當地經銷商簽訂排他性區域獨家分銷協議。 同時,經銷商及零售商擔心德農搶他們的飯碗,生產商擔心一個巨大的零售商會控制供應廠商命運。” “所以,德農農資超市大舉擴張,推廣德農品牌,肯定會遭遇更多來自農資供應鏈上下游的阻擊。” 郭陽挑了挑眉,“全王明年應該會推出生物源農藥。” “太貴,農戶的接受度不高。” 郭陽一時也想不到什么好的主意,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項目,龐大的網絡建設需要巨額資金支撐。 但有嘉禾資金支撐,天禾的種子和豐凱的農機拉客戶,后期還有生物農藥。 羅鉀的化肥投產后也可以引進,總之,農資超市未來的經營還是有保障的。 “先做吧,遇到問題再一個個解決。” “好。” 袁文武對德農農資超市傾注了很多心血,德隆系倒塌后,其小團隊就一直在想辦法拯救超市。 那段時間就相當于是免費打工。 好在最后天禾入局了。 收購用了1.08億元,盤活用了2.5億元,遠超了最初的預期。 他這知道什么是財大氣粗。 德隆系不過是玩資本游戲的紙老虎罷了! 郭陽并不在意袁文武的想法,這兩年國內的經濟發展很快,嘉禾也站在了時代的浪潮上。 這才讓他有加速擴張、重資產運營的底氣。 等產業鏈徹底打通后,嘉禾又可以通過優化管理、降成本來應對競爭。 在德農農資的這兩天, 郭陽也四處走動,每天都是在不停的見人、開會,把農資超市的管理層混了個臉熟。 業務情況也摸清了些。 在壽光等蔬菜種植大棚較為集中的一些村子里,營業收入好的農資超市能達到150~200萬。 毛利潤大多在25%~30%。 扣除運營成本,凈利潤率在3%~5%,只有少數幾家處于虧損的狀態。 總體情況還是很健康。 考察完了農資超市,郭陽帶著羅修,又跟著去了豐凱農機在濰坊的生產基地。 由于濰坊的產業優勢太大了,這里依然是豐凱最主要的拖拉機和大型機械生產基地。 西北工廠原想依賴酒鋼進行發展,不過酒鋼只能生產一些低端產品,支撐不起一個完整的農機工業體系。 導致西北工廠現有的一條拖拉機生產線只能勉強維持運轉。 在豐凱新任總經理蒲飛的抉擇下,西北工廠目前更專注于牧草、玉米等作物的專用配套機具生產。 郭陽到基地后,除了例行對公司的考察,以及員工的慰問外。 更是連著兩三天時間,守在生產線旁,見證了兩百臺獵豹220系列拖拉機的誕生。 在悄無聲息間,利用自然能量對兩百臺拖拉機完成了改造。 隨后,這批拖拉機又被陸續送往了西北。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