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七十六章 棉花:一舉打破記錄-《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這么高的嗎?”

    “都是差不多的地,你產量怎么能這么高?”

    陳思望不理會幾人,走進了收購員的小房子里,詳細的問起了情況。

    讓他苦惱的是,即使賣了,也不能第一時間拿到現錢。

    理由是資源短缺,市場頻繁波動,經營風險高,同時經營企業資金短缺。

    這狗屁的理由!

    陳思望一臉難受的回到了地里,剛好遇上了給他提供種子的技術人員,好像姓廖。

    他立馬切換成了笑臉,迎上前去開始散煙。

    “廖老師,今年我這種的還行吧!”

    廖光義其實年齡也就三十來歲,但皮膚曬得很黑,他搖了搖頭。

    “陳老板,你就是犟得很,技術模式都沒完全聽我們的,不然產量還能高不少。”

    陳思望說道:“我這都快四百公斤了,還能高出多少?就現在我就已經很知足了。”

    廖光義頗為無奈,“我們在塔城和喀什,有些植戶產量穩穩500公斤,有一戶還超過了600公斤!”

    “那我的地不行,也不能和人家比啊。”

    “怎么就不能比?只要全程按我們的方案來,你也能達到這種水平。”

    廖光義想了想,又說道:“我們只賣種子,又不向你推銷化肥和農藥。”

    在疆省這個地方,并不缺少的超高產神話。

    在兵團有些好的田,畝產達到四五百公斤是平均水平,六百多公斤的也不是沒有。

    但整個疆省這時候的籽平均產量也就在二百二三左右,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單產更是只有一百一二十公斤。

    不到一百公斤的也不少。

    陳思望很清除自己承包的田是啥水平,肥力勉強,灌溉勉強,各方面都勉勉強強。

    能畝產接近400公斤,已經讓他比較很滿意了。

    但現在,聽這黑小伙的意思,產量還能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真能往上提?”

    “肯定能。”

    “行,那我明年按伱們的來。”陳思望說道:“買種子還得等一段時間了,還沒有賣出去。”

    廖光義笑道:“我就是來幫你賣的,嘉禾自己的公司,收購價比市場價會高一點兒。”

    陳思望開口道:“那感情好,但得結現款!主要是沒地方裝了,要騰兩個房間出來,不然我也不會賣。”

    “肯定是現款現貨,當場結清。”

    “那沒問題。”

    “行,我明天就讓人來裝。”

    廖光義又看了看地理或蹲著,或彎著腰采的工人,想著,工人越來越難招,工價也是一兩年就翻倍。

    要是豐凱這兩年能把采機搞出來,那可真就要賺大發了。

    天20除了高產潛力大,也是極為優異的機采品種。

    今年已經做了配套種植模式的測試,效果還可以。

    采機,應該也快了吧!

    有天禾的技服人員支撐,嘉禾糧油的行動速度很快,從種植天20的植戶手里陸續收購。

    還都是品質好的。

    最終,陳思望的籽主體評級達到了二級籽,價格又稍微往上提了提。

    平均每畝的收入接近2300元。

    預計他這300畝地,能賣近70萬元,這可讓陳思望高興了好一陣。

    也引來其他農的羨慕。

    但其實,廖光義很想對陳思望說:“你是我手地下種的最差勁的一個!”

    不僅是產量差,品質上也差了一頭。

    也就是因為除了天20,其它品種的,嘉禾糧油一概不收。

    同樣的,只要是天20,不管你質量好壞,嘉禾都會進行收購。

    所以,陳思望也是搭了嘉禾的順風車。

    嘉禾第一次做生意,還是要謹慎點,優質不會缺銷路,但的品質,尤其是纖維一致性很重要。

    這也是兵團質量當前最大的問題之一,品種多、雜、亂導致纖維一致性差。

    一個團場種植幾個乃至幾十個品種,采摘后籽又沒有及時分級,導致加工后的皮纖維一致性較差。

    大大增加了紡織企業的運行成本。

    所以,只要嘉禾糧油在收儲時,嚴格把控好品種,纖維一致性就能維持高標準,在出售給紡織企業時就有談判優勢,抗風險能力就大大提高。

    在疆省,炒客的數量并不少,尤其浙江溫州的商人。

    從2002~2003年,疆省被溫州等地的商人瞄上,籽收購價從1.6元/kg飆漲到8元/kg,價突漲數倍。

    那一年,浙商‘逢人談’。

    但事實上,到疆省炒的浙商只有小部分人贏了利,多數人虧了大錢。

    不過浙商們并沒有退卻,而是一直活躍在和期貨市場上,尋找著機會。

    嘉禾糧油的收儲似乎沒引起多少波瀾。

    但卻很快迎來了正面反饋,農戶有了錢,天20的種子訂單量節節攀升。

    并且,隨著疆省各地的產量統計出來,一些高產的農戶都受到了本地農戶的關注。

    市場上不乏嗅覺敏銳的農戶,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天禾種子的不一般。

    天禾種業在疆省的名氣一直不小,今年價不景氣,但是玉米和小麥價格卻在上漲。

    管理簡單,機械化程度也高,省心、省力,所以部分區農民已經在考慮明年改種玉米和小麥。

    而天玉1號就是首選。

    如今天禾又推出了種子,看樣子,產量和品質都不低。

    很多人都動了心思。

    很快,天禾的統計數據也出來了,今年種了天20的植戶畝產均值達到了509公斤。

    這是綜合了所有農戶的數據。

    所以這個產量絕對不低,是絕對能獲得豐厚收益的。

    更讓人關注的是,有一大片田目前報上來的畝產達到了706公斤!

    如果是真的,這將打破兵團畝產693公斤的最高單產記錄!

    而且這是連片的高產,不是幾十畝的小范圍高產示范田!

    無數的專家和媒體奔往現場,趁著還沒采摘完,去求證,去測產!

    等到了現場,便被那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白色海洋給吸引住了目光,這里坐落著一片產量極高的田。

    植株高大挺拔,枝葉茂盛,每一株都掛滿了沉甸甸的桃。這些桃外皮柔軟,色澤潔白,如同天空中的云朵。

    微風拂過,田泛起層層白色的波浪,潔白的桃在風中搖曳生姿。

    華夏種植協會的理事李忠良,以及另兩位到來的專家紛紛感慨。

    “這還真是好啊!”

    “難得看到這么漂亮的!”

    “只這么一打眼,我就知道這產量絕對低不了。”

    人群中,兵團日報的記者蘭婷疑惑的問道:“但706公斤的產量會不會太高了!”

    蘭婷雖然對兵團種植的水平很自信,歷來地方農的植水平都是比不過兵團的。

    播種論粒,澆水論滴,施肥論克…這些精準如繡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兵團生產中已得到了廣泛運用。

    正是這些全國領先的植技術,使兵團僅以9%的全國播種面積,生產出了占全國17%的。

    但今年兵團畝均產也才剛突破400公斤啊!

    這一大片田至少得有上千畝吧!

    畝產700多公斤?

    任誰也很難相信!

    現實里,畝產達到400公斤,450公斤,就是很多農的天板了。

    這些年種子公司吹的牛可不少!

    見到誰家的田好,張口就說是自己公司的種子。

    測產時水分也大得很!

    更有些造假的種子公司,100畝地當成50畝地來測,那產量能不高嗎?

    這些種子公司搞出來的樣,蘭婷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

    蘭婷說道:“有沒有可能虛報了?我還是感覺這產量有點夸張了。”

    幾位專家也有點遲疑。

    如果說三五十畝,他們倒也還能接受,畢竟畝產693公斤的記錄,也是兵團一個普通職工創造出來的。

    但這可是連片的上千畝地!

    李忠良看錢波浪起伏的田,開口說道:“走,去地里看看!”

    等走進田,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株上的桃,它們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

    有的已經裂開,露出了雪白的絮,有的還緊緊閉合著,等待著最后的成熟。

    這些柔軟而蓬松,觸感極佳,讓人忍不住伸手去觸摸。

    幾位專家有點看傻了眼。

    良久,才囈語著。

    “這些的品質…還有這密度…”

    “光澤、長度、顏色、瓣大小…都是上上之選啊!”

    “長度也不得了,普遍都有三十幾毫米,單鈴重得有7~8克。”

    “如果籽采摘能把控好標準,加工出來的皮品級……一、二級的比例應該很高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