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水稻-《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還好中午的時候,順利的拍攝到了想要的資料。
隨后,又回到京城,對市場上的紅心鴨蛋進行質量檢測。
……
12月8日。
蘇省,鹽城。
郭陽來到了條子泥墾區,墾區與大海間修筑海堤隔離,從田塊到大海,距離最長兩公里,最短的僅兩百米。
只見青青的小麥在凜冽寒風中探出葉尖靜悄悄地“貓冬”,等待來年春風的召喚。
地面上還留有收割機駛過的車轍——一個多月前,這里正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
條子泥,是鹽城東臺近海區域呈南北走向的巨型沙洲,因港汊似條形,故而得名。
現如今,這里的農業種植區被劃分成了方方正正的12塊大田,每塊田的面積在350~1600畝不等。
“海水稻就是在這里種植成功的,天禾的種子真的了不起。”
“我們水稻所研究了這么多年,還沒培育出合適的耐鹽堿水稻種子。”
冬天的海風如尖銳的刀片,無情的割過臉頰,只穿一件厚外套,寒冷直達肌膚身處。
但朱杰卻是笑著說這話的。
朱杰是蘇省沿海地區農科院水稻所的主任,一生致力于從鹽堿苦咸之地催生出稻香麥浪。
“漲潮時被海水淹沒,落潮時一攤爛泥”,是東臺人過去對條子泥的印象。
如今這里卻長出了產量不低的海水稻。
對他這樣的科技工作者來說,糧食就是最好的獎勵。
郭陽也緊了緊身體,跺了跺腳,笑道:“也多虧了你們多年的堅持,才讓種子有了實驗的條件。”
海水稻是今年才培育出來的品種。
一千斤種子,除了一部分用在海南基地進行加代擴繁外,其余的都種在了這兒。
事實證明,結果是喜人的。
蘇省擁有954公里的海岸線,沿海灘涂總面積達575.85萬畝,約占全國沿海灘涂面積的四分之一。
且在長江、黃河環流堆積的作用下,每年都會自然增長兩萬畝。
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具潛力和開發價值的后備土地資源。
面對大自然的慷慨饋贈,讓不斷淤長的灘涂為保障糧食安全作貢獻,是蘇省科技工作者當仁不讓的使命擔當。
從清末狀元張謇帶領鄉親們在鹽堿地上種開始,濱海重鹽地塊的改良利用就開始了。
此后從未停止過。
近幾十年里,從鹽城到南通一線,有小一半的土地都是由鹽堿地開發而來。
但這里土壤鹽分太高,秧苗立不住,水稻不發芽,無法種糧,只能曬鹽,久而久之,地上結了厚厚一層鹽殼。
滄海變桑田,從曬鹽場到農耕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修堤筑堰、廢灶興墾、勤種綠肥。
為天禾海水稻的種植打下了絕佳的基礎。
聽見郭陽的夸贊,朱杰苦笑道:
“慚愧啊,搞了這么多年濱海重鹽土改良集成,也就只能發揮這么點作用了。”
“可別,你們院培育的雜交狼尾草也是極為優異的耐鹽堿品種。”
一邊說,郭陽還指著遠處海岸邊的一塊田。
初冬時節,濱海牧場,青草萋萋,幾十只羊正悠閑地啃食,一群大白鵝徜徉其中。
郭陽說:“你們這個草種必須得給我來點。”
“哈哈…資源共享。”
朱杰也頗為自豪。
他們院培育的雜交狼尾草也可以生長在鹽度高達6‰,甚至8‰的鹽堿地上。
草根和莖葉還能固定碳并且吸鹽。
一畝狼尾草一年時間可以稀釋12公斤左右的鹽分。
狼尾草畝產量在10到15噸,除了能降鹽,還可以作為龍貓、豚鼠、兔子等小寵物的飼料。
草纖維再“老”一點時,也可以加工成羊、牛類飼料。
只是相比天禾的苜禾1號,狼尾草無論是在治理鹽堿地,還是適口性等方面,都不具備任何優勢。
僅需1年,配合簡單的土地整理,苜禾1號就能將初始鹽度20‰以上,甚至是30‰的濱海重度鹽堿地,改良成鹽度低于3‰的耕地。
成本低,效率快,收益高。
苜禾1號之風已席卷了整個沿海,再加上耐鹽堿的大豆、小麥、水稻……
朱杰不敢想象幾年后的場景。
幾人又看了一會兒,行走在海風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冷意。
“郭總,今天能不能賞臉去院里品嘗一下大米飯,有十幾個新品種叻!”
郭陽剛想答應,李艷的電話又打了進來,“老板,今晚上yang視的《每周質量報告》會播出相關內容。”
“好,我知道了。”
《每周質量報告》是以消費者為核心收視人群的新聞專題欄目,致力于食品an全領域的調查報道。
這下應該穩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