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零二章 除蟲菊-《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1/3)頁

    “剛果(金)連鋤頭都還沒有完全普及,你能賣什么農機?”郭陽嘀咕道:“還不如說去獵獅子呢。”

    剛果金的野生動植物極其豐富,在通往機場附近的道路邊,時常能看到出售的各種野生動物。

    珍珠雞、蟒蛇、麂子、竹鼠、獵隼、雕、穿山甲、松鼠猴……

    這些都是一些當地人打獵帶回來賣的。

    說實話,郭陽有時候也想試試這種打獵的感覺。

    余洪海說道:“剛果金不行,可以去其它國家啊,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肯定是有農機需求的。”

    郭陽愣了愣神,忽然想起林部現在也在肯尼亞。

    “要不一起去肯尼亞考察?領導應該還在那邊。”

    “那就走?”

    “走。”

    三言兩語,郭陽就定了下來。

    先是和林部的秘書聯系了下,告知了嘉禾會去考察,至于領導的行程,郭陽原本沒打算問。

    不過秘書告知林部也是今天才到肯尼亞,至少還有一兩天時間。

    這就更加讓郭陽更加確定,林部的電話很可能就是一種暗示。

    不過也不能就這么直接去,除了買票外,種植園的規劃溝通以及招人等事項都得安排下去。

    華夏熱帶農業科學院前身是華南熱帶林業研究所,最初是在羊城,后來又遷去了海南儋州。

    2005年,華夏決定在14個非洲國家各援建一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改良種子,傳授技術,培訓人員。

    其中剛果(布)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實施任務就是由熱科院承擔。

    實施地點就在剛果布的首都布拉柴維爾,和金沙薩隔河相望,兩地有船可以通航。

    蔣昌順便是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辦公室主任。

    剛果布的示范中心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選址,建設也才剛起步,今天,蔣順昌也受邀來到了金沙薩。

    而此次跟隨農業部而來的熱科院高級農業專家有兩位,一位是椰子研究所的李義,很年輕,大概30來歲。

    另一位則是橡膠研究所的老專家鄧鳴科,白發蒼蒼,已經退休,這次也是被嘉禾重金邀請而來。

    當郭陽和余洪海走進會議室時,三人還正在就規劃問題進行激烈的討論。

    “郭老板,你來得正好。”李義手中還拿著筆,而桌子上鋪了幾張剛果金的地圖。

    “油棕樹是打算從其它地區引種嗎?”

    郭陽沉默了一會兒。這要咋說?嘉禾準備自己培育?

    “你們的建議是?”

    “引種、購買種子種苗肯定是最為方便的。”李義說道。

    “但引種的油棕樹,如果不進行人工干預,自然繁育可能是一代不如一代。”頭發白的鄧鳴科也跟著說道:“郭老板也是育種出身,應該清楚。”

    蔣昌順說道:“那如果自己育種,周期可就長了。”

    “長?”鄧鳴科冷哼了聲,“再長能有橡膠育種的時間長!我們搞了幾十年,才推翻了“北緯15度以北不適合種植橡膠樹”的論斷。”

    蔣昌順撇了撇嘴,說道:“嗯啊,知道橡膠所肯吃苦,很多人從參加工作時開始從事橡膠樹育種,可能到退休都出不了成果,你老也是這樣,退休了才有后人整理資料申請了國家科技一等獎。”

    鄧鳴科吹胡子瞪眼,一時弄不清他是生氣還是神氣。

    “35年吶,熱科院、海南、云南、廣東,分分合合搞了35年的研究。橡膠樹種下后,長8年方能割膠,再過5年才進入旺產期,產膠周期長達30年……漫長的育種周期,像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

    鄧鳴科回憶了一番,又扭頭看著郭陽,笑了起來。

    “扯遠了,扯遠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還是想嘉禾做好長期育種的準備,大規模的油棕種植園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建好的。”

    郭陽笑道:“那肯定,這是嘉禾的看家業務,肯定不會放棄的,何況我們已經和椰子研究所建立了聯合試驗站。”

    “那就好,那就好。”

    郭陽想了想幾人爭論的點,說道:“其實我也沒打算從其它地區引種。”

    這下輪到鄧鳴科三人愣住了,蔣昌順說道:“郭總,種子種苗的問題你不用擔心,小李他們和國內以及印尼等地很多種植園都有接觸,購買還是很方便的。”

    “運輸太遠了。”郭陽說道:“而且一時半會兒應該也買不到那么多種苗。”

    蔣昌順看向李義,這里他最專業,希望他能勸阻勸阻,然而李義卻搖了搖頭。

    “種苗很緊缺,津門聚龍集團去年也在印尼立項了個300萬畝的油棕種植園項目,雖然有夸大,但前期幾萬畝肯定有的,所里的苗即使適合,也供應不上。”

    “那確實有點難了。”

    “10萬公頃的種植園,用10年時間把所有種苗栽下去就算是很厲害很厲害了。”

    “郭總要做好長遠打算。”

    郭陽其實心里已經有了主意,說道:“我打算在本地的一些油棕樹上采集種子,進行育苗。”

    “育種篩選嗎?”

    “也會拿一部分直接種!”

    幾人驚住了,蔣昌順說道:“萬一是商品性不高的厚殼種和無殼種苗呢?油棕沒結果前可辨不出品質。”

    “沒事。”郭陽笑了笑,“以后不行把樹砍掉就是了。”

    三人默然無語。

    砍掉?

    這說得可真輕松。

    不過這邊成本是要低很多。

    緩了一會兒,鄧鳴科才說道:“你這讓我想起了到海南橡膠園的第一年,臺風過后,不少橡膠樹被攔腰折斷,園林一片狼藉。還沒來得及清理膠園和住宅,試驗站便接到上級任務,要求在500畝橡膠園中采集20萬斤橡膠樹種,供農墾部門育苗。

    于是年輕的爬樹摘果,年老的清理草木,年幼的趴在地上撿拾鮮種。鏖戰了十天,才完成任務。”

    “又來了。”蔣昌順失笑道:“你老呢,現在退休了,就老開始回憶過去。”

    鄧鳴科哈哈笑道:“這只是有感而發,嘉禾如果采用這樣的種植模式,度過第一年的開結果,就能挑選出不少優良品種。”

    “育苗1年,開3年,即使這樣,那也得等到四年后了。”

    “四年不算長。”

    “嘉禾不愧是國內種業的領頭羊,有一套自己的育種思路。”

    “這是財大氣粗!”

    郭陽見幾人討論的熱烈,也不插話,而是看起了規劃框架。

    果樹、糧食、油棕。

    三個目標地塊都被標注了起來,育苗圃的一些設計參數也寫在了草稿上。

    長方形種植。

    種植密度為8米x9米。

    150株/公頃。

    年均產果20噸/公頃以上,年均產毛棕櫚油4~4.5噸/公頃,生物柴油……

    “如果要砍樹,還是種密一點好。”李義笑道,說著就要劃掉重寫。

    郭陽想了想腦海里的參數,說:“就按這種模式來。”

    李義遲疑了下,見郭陽神情堅定,說道:“行,那我調整下苗圃布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