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2007年,農機化所和漢和航空就開始了無人機產業化探索。 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一開始路線就不一樣,我們學的是雅馬哈的直升無人機,而豐凱是多軸無人機。” “要學豐凱,就意味著很多東西都要推倒重來。” “就是,我國和島國情況相似,都大面積種植水稻,雅馬哈已經證明了直升無人機才是正道。” “電動無人機缺點太明顯了,只能小規模使用,大規模還是要燃油機。” “再等等看吧。” “也不知嘉禾會率先在哪里正式使用植保無人機作業?” “南方吧,應該是沖著水稻田去的。” 農機化所一邊等待,一邊也向雅馬哈發去了咨詢。 得知雅馬哈沒有多軸無人機的研發計劃,并且也不看好多軸植保無人機的前景,直言燃油機才是王道。 熊少豐和段謙又有了信心。 易教授心中也猶豫了。 豐凱的植保無人機的研發路線與主流不同,那是不是真還有缺陷,不然為什么一拖再拖? 畢竟是雅馬哈啊! 從1989年就開始銷售直升無人機,如今的植保無人機rmax有近30年的技術積累和持續改進,是全球行業的標桿。 島國也是無人機飛防最成熟的國家,現目前在田間作業的無人機就有3000多架,飛手14000多人。 無論怎么比,雅馬哈的直升無人機都占據了絕對的技術優勢。 而在島國,雅馬哈的團隊聽到華夏要搞多旋翼無人植保機,完全就當成了是個笑話,成為了業內的談資。 多旋翼?電動? 你說的怕不是航模!—— 柑橘是我國南方的支柱產業之一,但自從其它水果品種發展起來之后,就陷入了頹勢。 不過也和品種結構調整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有很大的關系。 而郭陽培育的品種就是雜柑中的一種。 如果要類比的話,用愛媛38來對比可能要比較合適,在浙江地區也稱之為‘紅美人’。 不過郭陽利用種子商店培育的品種商品性還要好一些,抗逆性也更強,同時成熟時間還要提前半個多月,最適采收期提前到了10月。 但口感這事兒是因人而異的,具體怎么樣,還要種出來才知道。 就拿象山紅美人來說,從2001年引入國內,2008年才在大棚里試種成功,但2013年才建立起第一個30畝的規模化基地。 其它的柑橘品種也都還沒火起來。 不過嘉禾做柑橘園只是為了保證嘉禾超市的果品供應,并不會大肆去發展。 相反,郭陽更鐘意的是柑橘苗圃的發展。 如今,國內的柑橘種植面積還只有1950萬畝,但等到郭陽穿越前,種植面積已經飆升到了4500萬畝。 兩千多萬畝的面積增長,那該需要多少苗木? 5月24日,飛機在蓉城雙流機場降落。 這次出來,郭陽帶的是上一任司機老宋,兩人出了機場,就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依然很瘦,但精氣神卻很足的張偉在幾十米開外不停地揮手。 張偉主動請纓要來接的,郭陽也就沒找其它人。 郭陽走上前去,“走,去看看張總的合作社。” “好。” 張偉帶頭向停車場走去,開的是一輛本田雅閣。 “可以啊,這車。”郭陽說道,同時也有點不解,按理說這時候張偉不應該買車。 張偉笑著解釋道:“我哪敢買這車,這是我找村里人借的,現在我就買了個長安之星開著,還是二手的。” “哈哈哈,慢慢來,總有好起來的那天。” 一路閑聊。 張偉回來的這半年也過得很充實,找地、租地、整田,一共一千畝的土地4月底就直播完成了大半。 郭陽不禁詫異的問道:“你還真敢讓豐凱的人用你的田做實驗啊,就不怕有什么閃失?” “嗨,主要是沒辦法了。” 張偉一邊開車,一邊說道:“3月底育的秧苗數量不夠,還沒管理好,只能用無人機直播試試,死馬當活馬醫唄!” “直播時間是4月底,而插秧時間是5月中旬,要是出苗效果不好,就只能再到周邊看哪家有多的秧苗,錢買,但要是出苗效果好,那就省了一大筆錢。” “最主要的是豐凱是免費用無人機給我播種啊!” “那效果到底好不好?” “等下到了就知道了。” 水稻直播技術這個時期還是新鮮玩意,更何況是無人機直播,需要提前催芽,水田的平整度和水量也有要求。 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 不過張偉是第一次搞合作社,經驗和技術上差了些,育秧環節就出了問題。 就這樣,還敢試驗無人機直播,只能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豐凱農機也是,膽子忒大了點。 產品發布會都還沒開呢,只是試驗機就敢這樣搞。 抱著好奇的心思,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張偉承包的稻田,只是地點不對勁啊! “嗯?你老家不是在德陽嗎?” “那邊出了點差錯,就換到郫縣這邊來了,這里也更靠近成都,搞稻田繡球的農旅模式更合適些,政策支持也更多。” “地方關系呢?” “我外公是這邊村書記。” “那沒事了。” 郭陽透過車窗觀察起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田埂上間距相同的一株株繡球,不過可能是時間太短,繡球不夠大,看起來不夠氣派。 還好沒讓徐小雪來,就這?種田有啥好浪漫的。 不過水稻直播的效果倒是有點出乎郭陽的預料,雖然看起來雜亂無章,沒有另一半插秧的稻田整齊,也沒那么粗壯。 但出苗數量是肯定夠了,稻苗也健康,產量上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從目前看,水稻直播模式是成功了的。 “封閉除草劑打了沒?” “打了,也是無人機打的。” “你就真一點也不怕出事啊!” “免費啊。” “植保無人機還在試機階段,稍不注意就是大面積減產。” “能省錢就行。”張偉理所當然的說道:“我現在是負債累累,有一點機會都得抓住,而且和關程打了幾年交道,他能拿出來試驗的東西,都是有譜的。” 張偉說他負債累累,郭陽是信的,也慢慢的琢磨出了這小子的邏輯。 1000畝稻田,還有農機合作社的農機投資,這沒有個一兩百萬的投資是拿不下來的。 種糧食本來就不賺錢,賺的是補貼,而現在補貼又不高,如果真按部就班的去育秧、插秧,以張偉現在的經驗和能力大概率是要虧的。 那還不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博對了。 不僅省了育秧、插秧的機器人工,還省了稻田打藥的人工,無人機植保還是免費服務。 這直接省了一半的成本。 即使哪個環節出了錯,稻谷減產,這小子也是賺錢的。 郭陽想明白了,“高,實在是高!這幾年在東和農機沒白呆。” “沒給嘉禾丟臉就行。” 了點時間檢驗了翻張偉的成果,發現這小子是真的省,種子從天禾要了優惠,場地簡單破舊,沒有補貼的農機全是二手的。 其中還有從東和淘汰下來的獵豹拖拉機。 買農機的錢主要在了插秧機、收割機上,另外,這小子還要建倉儲烘干設施。 省錢是真的省,但每一分錢也都在了刀刃上。 張偉前幾年在東和農機真沒白呆,善于思考,敢想敢干,遲早會出頭的。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