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響-《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1/3)頁
蘇省農墾,淮海農場,這里曾是蘇北平原上的荒灘堿地。
1952年的一天,黃海之濱荒無人跡的草灘上迎來了上萬名士兵,此后大地開始沸騰。
肩扛人抬,一把鎬頭一把鍬,硬是在這片貧瘠的荒原上建起了國營農場的雛形。
房舍成林,溝渠成網,條田成片,阡陌縱橫。
從此,一個國營農場在這茫茫荒野上誕生了。
此后幾十年,迎來了一個又一個豐收。
多年以來,淮海農場一直依賴以人工彌霧機或人工組成的撲澆泵等機械防治病蟲除草。
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較為原始的操作模式帶來了很多的弊端。
施藥不勻產生燒苗,草除不盡蟲打不死,高溫疲勞,中毒中暑。
勞動力成本水漲船高,并且愿意從事這種作業的人員越來越少。
人員工資支出在水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逼著人們從機械方面來尋求替代。
近年,淮海農場的科技管理人員江雨一直在水稻全程機械化方面動腦筋。
利用氣球進行水田作業的嘗試,購置小型輕量級的植保機械,但都一一夭折了。
這天下午,江雨在觀看了豐凱的無人機發布會后,就動了心思,找到了農場領導蘇迎華。
“領導,領導,水稻植保機械化有新的解決方案了?!?
“小江,你這毛毛躁躁的毛病得改?。 碧K迎華坐在辦公桌后不慌不忙的喝了口茶。
“說吧,又想出什么主意了?用拖拉機肯定不行,再輕的拖拉機進地里碾壓幾次,都會破壞水田。”
“不是拖拉機,是無人機?!?
蘇迎華挑了挑眉,想了想,說道:“不應該啊,農機化所的植保無人機才開始研究啊!”
同處蘇省,淮海農場和農機化所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去年雅馬哈的rmax可也在農場進行了使用。
只不過那玩意太貴,動則上百萬,操控還麻煩,蘇迎華是一點購買的念頭都沒有。
“農機化所的效率這么高?”
“不是,不是,是豐凱農機,他們發布了植保無人機,我全程看了,在水稻田也有很好的應用?!?
江雨看著領導桌上的電腦,一看平時就沒怎么用,領導的電腦水平有限。
“領導,我找出來給你看看?”
“行。”
不一會兒,蘇迎華就看到無人機植保飛防的場景,尤其是水稻田上的廣告,更是給了他莫大的觸動。
當年可不就是這樣過來的么?
“這看著還真的行?!?
“水稻直播技術掌握得也還不錯?!?
蘇迎華確實有點心動了。
作為國營農場,要考慮的事情很多,比如為了安全以及工人舒適程度,高溫天是不允許田間施藥的。
但農時不等人,錯過了時間,一季的收成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
眼下水稻田完成了插秧,隨著氣溫升高,很快就要進入水稻施肥打藥的高峰期。
“這機器會不會太便宜了,和農機化所、漢和航空的說法不一樣啊!”
他可清楚記得漢和航空的工程無人機的價格不菲,至少也得幾十萬打底。
“領導,這是用電驅動的,不僅制造成本比燃油機低,使用成本也很低啊,據說成本能做到每畝5元。”
“每畝5元?”蘇迎華一拍桌子,“那高低得買幾臺回來試試。”
這些年,為了解決水稻全程機械化問題,淮海農場做了許多嘗試,mg-1無人機的價格對他們來說可以接受。
如果效果好,還要大力進行推廣。
江雨瞧見領導拍桌子的氣勢,心有余悸的說道:“那我這就去走流程,然后去下單?!?
等江雨走后,蘇迎華也沒閑著,又馬不停蹄的撥通了漢和航空熊少豐的電話。
剛才發布會現場可有他的身影。
“老熊,你們跑鵬城去取經了?豐凱的mg-1到底怎么樣???”
熊少豐心里咯噔了一下,壞了,未來的大客戶要被挖走了。
他思索片刻,說道:“mg-1續航太短了,應付小田塊可以,對淮海農場這樣的大農場用處有限?!?
“那你們的機子什么時候出?”
“……”熊少豐說道:“還得等2~3年?!?
“效率這么慢,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蘇迎國不客氣的掛了電話,淮海農場雖然是大農場,但農田也是承包給了職工的。
也有自己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再結合發布會上豐凱所說的內容,一套簡易的無人機運作模式就有了雛形。
“不管白貓黑貓,能逮著耗子那就是好貓。”
“現在的人吶,哪受得了彎腰種田的辛苦,一說到種田,就避之不及?!?
豐凱線下旗艦店的效率很高,一聽淮海農場要購機,也不等付款流程走完,就先把mg-1給送了過來。
江雨找了幾個農場里常年操作農機的年輕小伙,來跟著學習操作。
“試試,試試,趕緊拉去田里試試,這兩天剛好到防治薊馬的時候了?!?
“對對。”
農場里,不少好奇的農戶,抑或者農機大戶都在觀望著,等著看效果。
一行人去往了稻田邊。
當農場領導蘇迎華來時,正好看到嶄新的mg-1在稻田上空噴灑著農藥。
看了一會兒,效率確實很高,也很輕松,這就是科技種田?。?
不止是稻田,淮海農場位于淮河下游,蘇北灌溉總渠尾閘兩岸,東臨黃海,地勢低洼,河網密布,也是養魚的好地方。
當mg-1在濱海灘蕩里精準的完成了飼料投喂后,只是幾天的時間,就徹底打消了農場領導的顧慮。
買!
必須買!
不只農場買,還要向職工和農機合作社推廣。
……
廣東,水稻的主產省之一,人均水田0.3畝,田塊的劃分過分的小。
早晨萬里晴空,陳會懷卻又把豐凱發布會現場的視頻看了又看。
在從事農機作業服務之前,陳會懷和妻子耕種著家里的那幾分水田,以及打理數畝果園。
單靠人力,面朝黃土背朝天,把人累得夠嗆不說,效益也不見得好。
于是兩人一合計,陳會懷就通過向親戚借款,銀行貸款多方籌資購買了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
做起了農機服務,翻地深、耪地平、起壟高、滅茬細……樣樣干凈利落。
除了干活質量高,收費還比別人低,生意自然火爆。
經過多年發展,他成立了公司,擁有了現代化農機具100多臺套,價值近1000萬元。
不過從昨天開始,陳會懷就魂不守舍,他看到了新的商機。
鬼知道廣東人為了解決水稻打藥施肥,想了多少辦法,廣東的植保機械保有量也是全國領先的。
但卻從來沒有這么完美的解決方案。
mg-1植保無人機,為水稻田植保而生。
他沒做過多的猶豫就下了單,等啊等。
陳會懷終于等來了心心念念的植保無人機,簡單的熟悉和培訓后。
他便跟著雇用的操控飛手一起連軸轉,在周邊的水稻田來回作業。
幾天后,mg-1便以施工成本少和作業收費低而受到用戶好評。
“用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對他們說話嘴要甜一點,干活要快一點,作業質量高一點?!?
陳會懷向年輕飛手傳輸著自己理念,熟不知,飛手也正想著要不要去貸款買機搏一把。
現在這個時代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有鷹的眼光,熊的膽量,狼的精神。
……
酒泉。
郭陽正看著媒體記者描寫田間場景的一段話。
“戽種不用手,機插田間走;施肥不挎簍,治蟲站田頭?!?
“水田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種田人的幸福指數,讓種田成為了讓城里人也羨慕的幸福職業?!?
植保無人機實實在在的對田間勞作方式產生了影響。
發布會過后幾天,植保無人機mg-1官網上的銷售數據是91臺,小精靈是146臺。
這個銷售量還可以,但卻遠遠算不上火爆。
尤其是還有發布會紅利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會下挫。
“談到無人機,大家都想看表演,卻不肯下單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