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紅火蟻的適應性非常強,在被入侵后,罕有國家或地區能徹底清除小火蟻。 身型渺小的紅火蟻由于缺少天敵,它們的身影遍布了整個老美南方地區。 在公園的草坪,道路兩旁的草叢,廣袤的農田,村居屋舍周邊的空地里,都可以發現它們。 而農民、建筑工人、綠化工人……這些像勤勞的螞蟻一樣,日夜在野外勞作的人,是最常見的紅火蟻受害者。 即使是在全球所有的入侵動植物中,紅火蟻也能排名前列。 踩死一只螞蟻是很容易,但踩死一窩就很難了。 一個蟻巢的紅火蟻能有20萬只到40萬只,一被驚擾,就一窩蜂地跑出來,完全是集團軍的作戰模式。 紅火蟻的老家在南美亞馬遜雨林,在雨林里是一個很普通的物種,能制衡它的天敵有數十種。 但這些天敵誰敢輕易引進? 亞馬遜嚴酷的生存環境也讓紅火蟻煉就了一身的本領。 面對洪水,成千上萬的紅火蟻會將身體緊緊靠在一起,形成一張強韌且密實的“救生筏”。 “救生筏”形成后,一部分紅火蟻會漂浮在水面上,支撐著整個群體,護送上面的紅火蟻漂過水域,去往安全之處。 盡管位置可以輪換,但在漫長的漂流中,總有一部分紅火蟻會因為長時間接觸不到空氣而被淹死,為整個蟻群獻身。 而且它們聰明到只要沿途有任何枝蔓,就能緊緊挽住,當作漫長遷移之旅的救命稻草。 水淹,火燒,毒粉劑…… 但紅火蟻可以沿著地下通道快速往下爬,躲到更深處,或者直接從地下通道向外面逃逸。 老美已經嘗試了許多方式,但紅火蟻已經沒能控制住。 小小的螞蟻也因此被稱為:不可戰勝的兵團。 郭陽看了會兒老美關于紅火蟻的報道,也不禁感到頭皮發麻。 不僅是農業受損,紅火蟻還會在在路燈、電力電信、交通信號等設施里筑巢,蟲尸常常會引起短路,甚至火災。 但要搞事的話,還是要從農業入手。 這玩意吃蚯蚓,對土壤有危害,同時也對農作物產生威脅,那就依然從這兩個方向入手。 郭陽又看了看老美的農業地圖。 中南部地區雖然是大平原,但卻屬于旱區農業,作物也是、大豆、玉米、小麥、土豆等為主。 土壤本來就比較淺薄。 連年耕作下,土壤裸露造成養分流失嚴重,有些地區已經露出了巖石。 為了保護耕地,老美這些年在這幾個地區也在推行淺耕、免耕、秸稈覆蓋等農業技術。 既然這樣,那就讓紅火蟻對土壤的破壞性再大一些,化學農藥免疫性再強一些。 郭陽心中有了方向。 同時也難免想到,國內有沒有被這玩意入侵。 想到這兒,郭陽坐不住了,當即想聯系國內問問,但找誰呢? 郭陽琢磨了一陣,最終撥通了蘇省水稻所朱杰的電話,紅火蟻是可以對水稻田造成危害的。 這會兒國內已經是11點過,朱杰夫婦在床上睡得正迷糊時,一個電話將夫妻兩人雙雙吵醒。 “這誰啊?大半夜的打電話過來。” 朱杰心里也有點起床氣,但看到來電的電話時,又換上了另一幅表情。 “是嘉禾集團的大老板,先別說話,我先接。” 很快,郭陽的聲音就傳了進來。 “朱主任,有個事情找你咨詢一下,國內有發現紅火蟻嗎?” 朱杰想了想,說道:“有,好像前兩年廣東那邊報道過火紅蟻。” “但聽說控制住了。” “控制住了?”在看了資料后,郭陽不知道該不該相信。 “最近沒怎么注意到有這樣的報道,這樣吧,我明天回所里找人打聽打聽。” 朱杰又說道:“郭老板什么時候再來條子泥看看,今年的海水稻長勢很好啊!” “好,有時間就來。” 看著朱杰還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妻子好奇的問道:“誰啊?讓你這么重視。” “國內農業的領軍人物。” “海水稻種子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芝加哥。 當郭陽知道國內也出現了紅火蟻時,就知道事情有點麻煩了。 這小小的螞蟻可是頂級的入侵物種,遠比羅非魚、巴西龜、富貴竹、幸福草、水葫蘆、小龍蝦等危害性更高。 如果這新培育出來的紅火蟻,又流入了國內,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得要有應對之法。 郭陽很快便想到了運用天敵,本土天敵,而不是亞馬遜雨林里的天敵。 他當即又撥通了徐學農的電話,徐學農立馬接通了,應該是還沒有睡。 夜貓子啊! 但對紅火蟻,徐學農也沒有太多接觸,只說會查查。 等到第二天一早,朱杰和徐學農就相繼將搜集到的信息發了過來。 國內紅火蟻最早的報道在2004年,廣東吳川出現了紅火蟻傷人事件。 但徐學農聯系了華南農大的昆蟲學專家,推斷是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紅火蟻通過輪船跨海來到鵬城。 目前已經在國內多個省份發現了紅火蟻的蹤跡。 國內也總結了一些防治方法。 除了化學和物理消滅,天敵中最有效的是黃蜻蜓,黃蜻可在春季降雨后捕食婚飛的紅火蟻蟻后。 蟻后被吃了,這窩紅火蟻也就廢了。 不過黃蜻蜓也吃中鋒,并且食量大,行動敏捷,中鋒逃不過它的捕殺,國內不少蜂農都因此蒙受過損失。 一旦投放過多,中鋒要遭殃。 但還有毒劑誘殺蟻群蟻后的方法,也許全王生物可以做做這方面的研究。 郭陽心里漸漸有了譜。 有了方向就好應對了,何況新培育的紅火蟻應該沒那么快出現在國內。 早上在酒店吃了份中式早餐后,郭陽和羅修在駐美員工李央的帶領下趕往天禾的育種站。 途中經過了許多的大農場,大平原上的土地,讓人看著就是舒服。 春小麥已經收割,夏玉米還在茁壯生長。 一路開了兩個多小時,才來到了來到了郊外的伊利諾伊河畔。 天禾的玉米育種站就在這里,農場面積不大,只有幾十畝的場地,用于育種卻是足夠了。 今天的目標是亞洲鯉魚,郭陽也就沒在農場多呆。 伊利若伊河連接著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也是亞洲鯉魚最先泛濫的地區之一。 如今,河道里密布著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鯉形目魚類。 龐大的群體從本土魚口中大量搶奪食物,本土魚無法生存,是聯邦與地方政府關注的重要環保問題之一。 開發出了各種消滅亞洲鯉魚的方法,投毒,安裝電網等等。 如果在這里釣魚,能輕松讓人打破記錄。 不過郭陽不是來釣魚的,這里的垂釣手續太過麻煩,好在這時已經有人開發出了弓箭射殺亞洲鯉魚的方式。 農場里的本地員工伊文·霍奇已經提前租好了兩輛稍大些的船。 不得不說,河里魚的密度是真的很高,船才開出,就有受到驚嚇的魚類躍出了水面。 但水底的魚類才是目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