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酒泉。 郭陽剛鍛煉完,就看到了沈志發來的信息。 澤普的大豆基地,預估畝產同樣在500斤以上。 國內各個地區的大豆單產差異極大,從全國來看,這一時期平均畝產僅有210~230斤。 國內的三個大豆主產區:東北春大豆、黃淮流域夏大豆、長江流域以南夏大豆。 產量最高的東北,高產的良田畝產400斤以上比較輕松。 在魯省,風調雨順的年份,畝均350斤以上的情況也出現過,比國內均值高出一大截。 但與國外大豆單產相比,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確實落后了太多。 尤其是孟山都農達2號已經開始推廣,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單產高增速。 (ps:單產對比:kg/公頃) … 沖了個澡后,郭陽將沈志發來的信息匯總到電腦上。 算上金塔的,一共100萬畝鹽堿地大豆基地,總產量25~30萬噸。 相比今年約3000萬噸的進口大豆,預計4900萬噸的總消費量依然是杯水車薪。 但這只是嘉禾鹽堿地的。 去年6月,嘉禾斥資60億元高調進入糧油領域,大舉收購。 同時,也先后在西北、東北、黃淮海、西南立項數個典型的高油高產大豆種植基地。 這部分主要采用訂單農業的模式。 排除農民毀約的情況,至少也有近千萬畝的合同面積。 這些基地,大部分播種的天豆1號,以及少部分天豆7號、天豆8號(沿海區大豆種子)。 按畝產480斤計算,總的下來,嘉禾掌握的大豆產量約265~275萬噸。 嘉禾糧油大豆加工全力運轉時,日產能約2萬噸,這就有四個多月的加工量了。 不過,在東北和黃淮海兩個主產區,天豆1號今年的播種面積同樣不容小覷。 只是今年又是旱,又是澇,加上天玉1號的搶地。 外界對這兩個產區的大豆產量普遍不是很樂觀。 作為主產區的黑省三江平原,有2000萬畝的大豆受到了干旱影響,出現了部分死苗。 減產10%、20%、30%、40%等等數據層出不窮。 這已經提前反應在期貨市場上了。 不過郭陽對天豆1號依然有所期待,畝產480斤,就算減產一半那也有240斤。 依然超過媒體預期。 想到這兒,郭陽撥通了薛禮強的電話。 “薛總,今年東北大豆怎么樣,產量預估數據是多少?” “寒暄都沒有一句?” “薛總,晚上好。” “……”薛禮強緩了下,用低沉的語氣說道:“今年黑省大豆受旱情影響嚴重,播種面積也比去年減少610萬畝,降到了5290萬畝。” 一連串的悲觀數據,與外界的預測并沒有什么兩樣。 郭陽面不改色,問道:“預估總產量多少?” 同時也在電腦上看了看黑省去年的總產量:672萬噸。 按外界大多數機構預期,今年黑省大豆產量僅在490~500萬噸左右,平均畝產不到200斤。 薛禮強說道:“唉,預估總產只有800萬噸出頭。” “還行。”郭陽淡淡的說道。 “只是還行?你一點也不驚訝?還是說你不知道去年的產量?”薛禮強訝然的說道: “去年總產只有600多萬噸,這可比去年還增產了100多萬噸!是增產!” “這可是逆勢增產,面積減少了600多萬畝,還受到了干旱影響,你內心就沒有一點點波動?” 郭陽笑道:“這不是應該的嗎?當初你可是對天豆1號給予了極大的期待。而且和我預估的數字差不多,賣了多少種子到東北我還是知道的。” “也沒什么好激動的,算下來,整個黑省平均畝產也才剛達到300斤,和美洲持平,大豆進口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 薛禮強默然。 你就非要和國外比? 和去年比不好嗎? 良久。 “今年生產的種子夠嗎?農墾明年應該會大規模引進天豆1號。” 郭陽看了看電腦上的統計數據,天豆1號在黑省的播種比例已經不小了。 2380萬畝,占比達到了45%。 九三糧油和農墾不可謂不盡心盡力,要知道農墾旗下也是有大豆種子公司的。 天豆每多占一分,都相當于在割旗下種子公司的肉。 45%。 已經足夠多了。 而且和天玉1號一樣,品種太單一,并不一定是好事。 郭陽沉吟道:“天豆1號比例夠了,接下來可以主推天豆8號。” “天豆8號?” “對,去年年中才出的品種,今年才試種,也適合東北地區,產量更高,就是改良鹽堿的效果要低一個檔次。” “夠了,夠了。”薛禮強連連說道:“那明年就大力推天豆8號,和天豆1號交叉種植。” “要不要先試種?” “不用,直接推,天禾說能高產,那就鐵定能高產。” 郭陽笑了笑,又問道:“800萬噸,這個預估數據,有多少人知道?” “寥寥無幾。” “好,恭喜。” “同喜。” 也許反攻就要從這里開始了? 郭陽如是想到。 去年,國產大豆產量由于天豆1號的推廣,產量勉強穩定在了1700萬噸上下,讓歷史轉向。 今年黑省就干到了800萬噸。 這還是受旱情影響減產平均每畝減產30多斤的情況下達到的。 吉省的數據不好求證。 但黑省的數據和天禾的種子銷售數據大致相符,所以吉省也差不了多少。 今年吉省大豆播種面積750萬畝,比上年減少135萬畝。 全省畝產也按300斤算,那就是112.5萬噸。 算上遼省的60萬噸。 整個東北產區就是970萬噸。 黃淮海夏大豆區也不遑多讓,算900萬噸吧。 其它產區,天豆系列的影響力沒那么大,但也有一些銷量。 尤其還有濱海鹽堿地。 去年,苜禾1號改良了約800多萬畝鹽堿地,天豆1號改良了約100多萬畝。 效果顯著。 今年,天豆1號的種子供應很充足,補齊了苜禾1號留下的空間。 播種的鹽堿地面積大約一千萬畝。 這又是200多萬噸。 算下來,今年全國大豆的播種面積應該是穩住了,依然在1.35億畝左右。 經過一系列的估算,郭陽得出了一個大概的產量數據。 2800~3000萬噸! 相比去年,增產60%以上。 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