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三十八章 鹽堿地里的金豆子(求月票!)-《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就算有人將這個統計數據發出去,也很難讓人相信。

    肯定會引發各種各樣的質疑。

    而且,今年的大豆產量預估,沒幾個機構能準確預測,因為天禾的出現,已經打破了固有的規律。

    就算是國家統計局來,也不一定有天禾預估的快速和準確。

    ……

    郭陽給自己泡了杯紅麻茶,思緒還在滾動。

    國內今年全年大豆預計總消費量是4900萬噸,按去年的產量1700萬噸,就需要進口3200萬噸。

    再綜合庫存、減產預期等因素,一般機構預估的今年進口量都在3000萬噸以上。

    但現在實際產量可能達到了3000萬噸,缺口就只有1900萬噸。

    比機構預估的減少了1100萬噸。

    郭陽在分析可能會造成的影響,這關系到嘉禾糧油在期貨市場上的策略。

    結論是現實意義更大,可以大幅提振國內大豆行業,以及民眾的信心。

    要知道,按照歷史軌跡,到2020年時,我國大豆一年的總消費量已達1.2億噸,但國產僅有1960萬噸,83%依靠進口。

    如今也正是民眾信心正沮喪的時候,等以后就麻木了。

    雖然增產了,但在期貨市場上,面對次貸和金融市場涌入進來的數萬億美元,看多的趨勢不會變。

    何況今年全球災害不斷。

    各地糧食都在減產。

    所以做多還是很穩的。

    但明年呢?

    今年華夏大豆產量逆勢大增,明年不得暴增?

    機構們肯定是這么想的。

    郭陽思考該如何利用手中的信息差,今年國產大豆的逆增的信息可以短暫打壓價格。

    嘉禾糧油可以小規模的做t,然后借機加倉做多。

    但越往后,明年預增的壓力就會越大,機構們可能會提前看空。

    但北美還有一個變量因素:赤紅火蟻和鐵蒺藜。

    國內大豆產量增產,北美大豆產量減產,一增一減,就抵消了。

    所以,看多還是挺穩的。

    將各種分析、數據、節點一一記下,郭陽才沉沉睡去。

    這一覺睡得很舒暢,等到辦公室外,他就迫不及待和高德溝通了大豆增產的事情。

    他想通了,既然影響不了大勢,那還不如早點放出來,提振國民信心。

    順便打壓一下期貨價格。

    嘉禾糧油順勢做個t,后續的資金也能有更好的入場機會。

    捏在手上不一定藏得住,心里也憋得難受。

    當聽到國產大豆的預估產量時,高德震驚得一時有點失態。

    “多少?3000萬噸?”

    “是的,誤差不會太大。”郭陽微笑著,果然,說出來就舒服多了。

    高德嘴唇緊閉,這沖擊來的太大,突然間大豆自給率就從三成上升到了六成。

    影響太廣泛了。

    “要提前準備反手做空嗎?”

    郭陽笑而不語。

    高德喝了口茶,緩了緩,思索著,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背景是全球的金融風險,厄爾尼諾導致全球今年的大豆產量普遍預減。

    去年全球產量是2.28億噸,預減大約6%,那就是1368萬噸。

    國內大豆的增產數量3000-1700=1300萬噸,幾乎快讓全球扭減為增。

    高德內心火熱!

    但冷冰冰的數字,也讓他恢復了冷靜。這個數字影響很大,但也會帶給嘉禾糧油很多機會,就看怎么操作了。

    老板胸有成竹的樣子?

    高德靜靜地看著。

    郭陽笑了笑,說道:“消息這兩天就會放出去,嘉禾糧油可以提前拋一部分,再低吸回來,剩余的資金也可以趁機入市。”

    “長期還是堅定看多嗎?”

    “對。”郭陽想了想,透露了點信息:“美利堅的大豆產量可能還有變數。”

    高德愣了片刻,美利堅有變數?那可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產區。

    “好,我跟著就出發。”

    “準備好了給我打電話。”

    ……

    金九銀十。

    各地都逐漸進入了豐收季。

    有些成熟早的南方地區,水稻從7月就開始了收割。

    但在蘇省,海水稻還處于生長的關鍵時期,綠油油的秧苗十分茁壯,隨風搖曳。

    然而,海水稻只是主角之一。

    相比之下,苜禾和大豆的風采更甚。

    輕中度鹽堿地上種上了天豆1號,中重度鹽堿地上則長滿了苜蓿。

    一年下來,地里的鹽分被‘吃’得七七八八,收入還不少。

    鹽城的某塊農田上,村干部張勇走在田間道路上,一邊接著電話。

    “沒了,沒了,一點都沒了,能流轉的鹽堿地已經全部被承包了,你找誰都沒有用。”

    “圍墾?你得拿著審批的文件手續來。”

    “通融不了。”

    張勇用手扒拉開大豆葉子,露出下方豐碩的豆莢,鼓鼓的,眼看不久就能收獲了。

    就在這時,一輛小車在他身邊停下,露出個‘小白臉’來。

    ‘小白臉’是證劵機構的調研人員,名叫章近,他熟稔的遞了支香煙過去。

    “老鄉,這大豆長得怎么樣?”

    “好著呢。”張勇笑道,一邊接過華子,抽了起來。

    “估計一畝能收多少斤?”

    張勇想了想,說道:“這可不好估,四五百斤應該是有的。”

    章近嚇得一哆嗦。

    “這么高?”

    “這種子好。”張勇笑道:“以往的年景,這周邊的好地,只要人勤快,產個三四百斤也輕松。”

    章近狐疑的說道:“這邊離海岸線不遠,都是鹽堿地吧,還能有這產量?你可別框我呢?”

    “小伙子還懂種地?”張勇砸吧了一口煙,說道:“現在鹽堿地都是搶手貨了,有老板想承包都沒有了。”

    “???”章近一臉疑惑,濱海鹽堿地改良這才第二年吧,就沒地了?

    “能賺錢,那可不得被人一哄而搶。”張勇說道:“現在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較難搞的灘涂、坑塘,只能圍墾。”

    “還有一些位于生態保護紅線和濕地范圍內,不能開發利用。”

    “到底有多賺錢?”

    帶著這個疑問,調研員章近在周邊開展了更深入的調查。

    面積最廣的是苜蓿,其次是大豆,最后才是水稻。

    但無疑,每一種在種植業中,都能稱得上是效益突出。

    尤其是苜蓿和天豆1號吃鹽的特性,讓土壤能得到改善,這對農戶和合作社的誘惑極高。

    這可是長期買賣。

    在確定了能賺錢后,具備開發價值的濱海鹽堿地都被人提前承包了下來。

    而在調查過程中,讓他心驚的是,大豆產量的預估普遍都在400斤以上。

    有多少鹽堿地上種了大豆?

    章近統計不出來,但可以推測,再找地方上的統計數據湊一湊,就能得出一個大概數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