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四十二章 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這下好了。

    農民不愁賣糧,甚至還會等一等糧商上漲。

    糧商也不用擔心糧價繼續下跌,就是不知道益海嘉里、邦吉等糧商在低位的時候有沒有儲存糧食。

    “漬漬…以這兩家的尿性,很難說啊!嘿,活該他們難受。”

    郭陽臆想了一陣,也沒再過多關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北美糧食產量預減的影響會迅速的傳往全球,今年全球糧食貿易太過于波折,讓糧食進口國忐忑不已。

    但對嘉禾是利好!

    郭陽也終于不用再借下鄉的名義東躲西藏。

    借用加工廠的電腦行情后,他就第一時間回到了公司,開始各種安排布置。

    首要任務:籌備糧食出口;其次:完善糧食物流倉儲規劃。

    玉米現貨上漲需要時間,但聯系出口買家,倉儲物流,碼頭港口等等同樣需要時間。

    今年海運企業確實比去年更困難,但也和預想中的經營不下去有些偏差。

    運費漲價了!

    巴西的大豆運到國內,每噸成本上升到了120美元。

    漲價給了中小企業喘息的機會。

    更別說大型企業了。

    像國內遠洋運輸的龍頭: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更是受益于國內鐵礦石貿易量猛增而業績快速增長。

    如果有機會,嘉禾當然希望能一步到位。

    但現在明顯時機未到。

    只能退而求其次,和大型企業簽訂補充服務協議,租用船舶和倉位,碼頭及其他設施共享。

    這也并不妨礙嘉禾掌握港口、碼頭、中轉倉、內陸運輸等等關鍵物流資源。

    國內有三大糧食主產區: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川、湘、鄂、贛以及江蘇和安徽的長江部分。

    主產區在北方,但主銷區在南方。

    近些年的國內糧食運輸格局已逐漸調整成北糧南運,但運力明顯不夠。

    現在又來了產量過剩這一遭。

    即使是國家糧食局,也只會感覺到頭疼。

    好在嘉禾也有大致思路。

    加大玉米出口是肯定了的。

    嘉禾打算先以玉米為主干布局糧食物流產銷一體化網絡。

    國內玉米運輸通道大致是東北和黃淮海往珠三角和長三角調糧,西北玉米供應云貴川。

    在全球,玉米進口地區以東亞、非洲、中東為主。

    排名前二的剛好是島國和南韓,每年分別需要進口1600萬和1000萬噸玉米,朝鮮也有幾十萬噸需求。

    第三、第四是墨西哥和埃及,分別有650萬和500萬噸的進口需求。

    然后是寶島省,約200萬噸。

    其余還有加拿大和歐盟,合計約650萬噸。

    這些國家和地區就占了全球玉米出口量的小一半。

    玉米的格局就很明顯了,以往國內玉米只能勉強供需平衡,現在過剩了,那東北就減少參與國內調糧。

    而是憑借地緣優勢,直接出口朝鮮、南韓、島國,不求全占,但出口2000萬噸左右到這三國是沒問題的。

    相比北美玉米,國內的玉米水分雖然較低,但黃色素高,極受日韓養雞場歡迎。

    同時,還清一色的是非轉基因玉米,這也是極大的競爭優勢。

    黃淮海產區則往南方調,同時再出口部分倒非洲和中東地區。

    最麻煩的還是西北,西北的主糧基本是供需平衡的,但卻有90%的玉米是供應云貴川,剛好填補缺口。

    如今西北也大幅增產。

    西南的兄弟們把握不住。

    西北糧食的物流通道還比東北更缺乏,西北——西南交通大動脈蘭渝鐵路才立項,明年才開工,什么時候通車還是未知數,現有運力很有限,出口的運輸成本太高。

    走中亞,輾轉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出口也行不通,鐵路不接軌,港口也還沒租給國內。

    嘉禾的解決辦法是繼續在玉米深加工領域進行技術深耕和產能擴張。

    東北剩余產能也是同理。

    出口玉米原糧的利潤遠沒有高果漿、玉米漿、葡萄、谷朊粉、淀粉、蛋白飼料等深加工產品利潤高。

    唯一的難點是在這些領域的技術還稍顯薄弱,只能加強研發投入,以及并購。

    剛好,嘉禾營養健康研究院也要成立。

    另外生物能源也是一條路。

    老美玉米減產預估四五千萬噸,華夏只要出口四千萬噸以上,剩下的四千萬噸就不算難了。但這只是玉米,糧油物流體系還涉及大豆、小麥,甚至土豆和等。

    總之實施起來很麻煩。

    還好有陳燕秋。

    這位新加坡人,在糧食物流最強的國際糧商嘉吉工作了多年,對這一塊有很深的見解。

    在嘉禾糧油的物流體系戰略會議上,陳燕秋犀利的道出了嘉禾和國內糧食物流的弱點。

    “從物流全過程看,總倉容92%以上都是散裝倉儲,但原糧卻主要以包裝方式進行流通,這么大的反差,你們就不覺得有很大問題嗎?”

    糧食物流項目是戰投部在負責調研,苗蘭春也說出了現有的困難。

    “國內的糧食物流整個體系就是這樣,所有的配套設施都是圍繞包糧建成,要改成散裝運輸,意味著要自建體系。”

    郭陽這時插話道:“農業部和糧食局今年也出臺了四散化運輸的規劃,具體實施時間還沒有定論。”

    陳燕秋向苗蘭春問道:“有調查兩者的成本對比統計嗎?”

    “有。”

    苗蘭春找了找,說道:“來自東北產區這兩年的調查,每接收、發運1噸玉米,收納庫、中轉庫、裝車合計下來,包糧比散糧成本高40元。”

    陳燕秋搖了搖頭,評價道:“以嘉禾目前的物流倉儲能力,不說與四大糧商相比,只要是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其物流成本都要比嘉禾低10個百分點以上。”

    會議室里有些沉寂。

    在此之前。

    陳燕秋還提了許多問題。

    鐵路運輸嚴重不足,

    汽車運輸工具不足,

    接發裝卸設施嚴重不足,

    東北主產區港口,中轉倉容和接收發放設施落后,已被世界主流淘汰。

    東南主需區中轉能力嚴重不足,中轉倉容小、設施落后,經常發生港口壓船、糧食壓車等現象。

    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信息化建設水平勉強能跟上世界二流梯隊,組織效率尚可。

    這就是嘉禾糧油此前收購的成果,了不少…嗯,好像也沒多少。

    60億資金,除了并購和自建加工廠的資金,物流倉儲投資確實也不多。

    但戰投部和嘉禾糧油物流部的人情緒卻有些低落。在國內可以呼風喚雨,到國際上卻是二三流的東西。

    陳燕秋繼續說道:“要想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至少要在企業內部實現四散化(散儲、散裝、散運、散卸)。”

    “10個百分點很可能就是企業的利潤,甚至是生死線。”

    郭陽中指和食指并攏敲了敲桌面,眾人都看向了他。

    “也不用沮喪,美、加等國也是歷經了三四十年的努力,粉碎了無數利益集團,才完成了一場散糧運輸方面的革命,建立了糧食現代物流鏈。”

    郭陽頓了頓,沉聲道:

    “但散糧運輸必須得做,糧食物流一體化、網絡化、信息化、四散化,嘉禾全都要。”

    “資金,嘉禾有,政策,我去找上面要。”

    在開會前,郭陽就和陳燕秋有了溝通,也惡補了不少知識。

    國內糧食物流確實很弱。國儲糧倉儲厲害,流通不行;國糧只有進口貿易值得稱道。

    可郭陽認為現在正當時。

    上一世,四散化是因為進口糧食需要,而這一次,則是因為出口需要。

    不主動,哪有肉吃?

    關鍵現在有錢啊!

    未來國內糧食也將繼續增產。

    嘉禾和國糧不同,國糧是買買買,嘉禾是賣賣賣,不把地基打好,怎么去國際上競爭?

    有了郭陽的定性,事情很快就接著往下推。

    郭陽全程組織。

    陳燕秋全程參與。

    統籌布局建設國內外糧食物流通道,構建海外糧食供應鏈系統。

    收購站、港口、碼頭、中轉倉、終端倉、專用運糧車、船舶、鐵路、內陸糧食物流園都進行了考慮。。

    為了保障國內基本盤實現網格化,在沿海和各地都進行了大量港口、中轉、倉儲選點。

    東北的大連港、營口港、北良港、秦皇島、丹東、錦州;

    長三角的魔都、南通、江陰、連云港;

    東南沿海福州、廈門;

    珠三角的羊城新沙港和新港,鵬城的赤灣和蛇口;

    西南沿海地區的糧食碼頭湛江、防城港、北海;

    西北則以糧食加工園區為主。

    隴海線上的蘭州、定西、西安、鄭州、徐州;

    蘭新鐵路線上的酒泉、玉門、哈密、wlmq、石河子;

    疆省的喀什;

    而在海外,參與建設運營港口碼頭和物流樞紐也是必選項。

    國內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港口也不少,但目前乃至以后都沒有農業企業的身影。

    一方面與實力有關,

    一方面也是競爭不過國際糧商。

    國際糧商在南北美、歐洲、澳洲等糧食主產區不斷鞏固糧食收購和倉儲物流系統,對新進入者防范心重。

    但該亮劍就得亮劍!

    郭陽親手在地圖上圈下一個個點位。

    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剛果金的馬塔迪;莫桑比克馬普托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