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沒有敦煌西湖濕地項目,其實開墾成耕地也挺不錯。” 牛虎林說:“是有點可惜。” 郭陽說道:“以后也不是沒有機會,等下游穩定了,說不定技術又有突破了,到時再來開發也不遲。” “希望能有那一天。” 從進入3月份開始,雖然依然寒冷,但生態治理公司已經在全力運轉。 嘉禾的節水工廠還沒建好,今年的設備和施工都直接交給大禹、天業等多家單位,速度不慢。 黃、飲馬、敦煌農場更是直接開啟了施工,首部、泵房、水源點…趕上這次春耕不成問題。 疏勒河流域春耕時間是4~5月,還有一兩個月時間,不搶秋冬茬的蔬菜,還可以夏播。 所以,其它區域,應該也能完成。 而牛虎林帶領的團隊則主要聚焦在河道治理工程,同樣,河道修筑等工程交給了專業公司。 嘉禾只負責監管,以及沿岸植物的播種栽培。 除了瀚海紅麻和各種草種外,還在外圍種上了耐旱耐貧瘠的文冠果樹,防止風沙再度掩埋河道。 在更下游的西湖濕地,則有一群由陸奇、王繼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在研究最好的治理方案。 在嘉禾充足的現金支持下,整個項目的進展都很順利。 3月6日, 嘉禾再度與市上簽下合同,拿下酒泉沿山河灌區1.17萬公頃、討賴河中游灌區4.05萬公頃的鹽堿荒灘。 合計約78萬畝土地。 這些同樣是可開發的后備耕地資源。 也是酒泉西部區域最后兩塊鹽堿灘,只是相比此前嘉禾拿下的鹽堿灘,這兩個灌區相對較為稀碎。 沿山河灌區,是指沿著祁連山下河流的幾個壩區。 討賴河中游也不是單只討賴河,而是討賴河南北的多個灌區,所以說很分散。 具體管理起來,可能要分成幾十上百個小農場或者片區。 但嘉禾暫時沒打算開墾成耕地,隨便翻一番,撒上苜禾1號,隨緣生長。 待收拾了疏勒河流域,也差不多可以在全酒泉推行節水休耕,這七十多萬畝就可以適當開墾了。 簽字完成。 秦立軍開玩笑道:“要不,疏勒河灌區那11萬公頃荒灘,嘉禾也一起拿了?” “也可以。”郭陽一點也不客氣,“其實,黨河、榆林河、赤金-白楊山河這些荒灘全給嘉禾都行。” “加上這78萬畝,總共也才三百多萬畝地,一年兩三千萬地租,嘉禾也承受得起。” “真想拿?” “確定。”郭陽正色道。 雖然很想答應下來,但秦立軍并不想冒這個險,一旦中間哪出點問題,很可能鬧出大規模民憤。 “還是再等等,再等等,等節水休耕看到成效了,自然不成問題。” 郭陽笑道:“都行。” 在行政大樓完成簽約后,郭陽又緊跟著趕回公司,這些天基本上就沒停歇過。 又是一年春節無休。 說起來,上次休息,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正走神著,電話又來了,看了一眼,郭陽就一個激靈,來精神了。 “喂,林部,有什么指示?” “嘿,不是你找我?”林部笑罵道:“那我可掛了啊!” “別,領導。”郭陽沒想到林部不按常規出牌,連忙道:“嘉禾想去老撾開發鉀鹽礦,想找農業部搭橋。” “有你這句話就行,剩下的交給農業部,嘉禾準備好錢、人,最好能派人提前去老撾了解情況。” “好。” “盡可能加快速度,早點投產。” 農業部這么爽快,有點出乎郭陽預料,但想一想,也不奇怪。 這幾天,進口鉀肥談判已經在預熱了。 從2006年開始,進口鉀肥談判就接連陷入僵局。 但前幾年還好,經過激烈的多輪談判,2006年上漲了25美元,2007年只上漲了5美元。 然而,今年,市場上的傳聞并不樂觀,鹽湖鉀肥在股市上頻頻異動。 另一個異常,就是鹽湖鉀肥和中化化肥都停止了報價,擺明了減產等上漲。 因為,傳聞價格上漲了三四百美元,意味著到岸價將達700美元/噸,國內鉀肥價格很可能沖擊5000元/噸。 而目前國內價格是3250元,1750元的漲幅,足以用瘋狂來形容。 德農的化肥受制于人,而整個國內的鉀肥也同樣受制于人。 郭陽說道:“嘉禾盡量。” “嗯,還有一件事,最近國內食用油緊缺,豐益國際在國內動作頻頻,最近又和黑省達成了65億元的投資協議,怎么不見嘉禾動靜了呢?” 郭陽笑道:“豐益這時候加大投資已經有點遲了。” “什么意思?” “我一直注意著豐益國際的動作,65億元應該是他們未來幾年的投資,而嘉禾有兩個基地馬上投產了,今年,嘉禾的動作同樣不會小。” “行,你心里有數就好。” 其實,除了豐益國際,國糧集團這段時間的動作同樣不小。 應該說,這次的競備賽就是國糧掀起來的。 因為在豐益65億投資東北之前,國糧率先宣布未來幾年將在東北投資100億元。 剛過去的2007年,國糧集團公布的營收超過了1400億元,不過利潤是虧損。 虧損的原因也是擴張太快。 不過如今面對這兩家,嘉禾糧油已經占據了優勢。 在高德進嘉禾之前,嘉禾糧油就在沿海收購大豆壓榨廠,日加工產能達到2萬余噸,年產能750萬噸。 而天禾旗下的小麥面粉年加工產能是40萬噸。 但從前年下半年,嘉禾糧油就進入了快速擴張期,并購速度加快。 目前,嘉禾糧油共有12家工廠,主要在蘇、魯、粵、津、甘、疆等地,油脂油料加工能力超1000萬噸。 這個產能,和豐益國際相當。 略勝國糧一籌。 如今,國糧和豐益國際相繼落子,引發了外界的紛紛關注。 《第一財經日報》刊文,以‘國糧、豐益國際較勁國內最大糧倉’為題詳細介紹了兩者的纏斗。 不明真相的媒體認為,豐益國際想壟斷東北非轉基因大豆資源,國糧則想虎口奪食。 然而,當吃瓜群眾看熱鬧看得正專注時,兩篇新報道悄然而出。 《糧油市場報》:全球最大的糧油研發中心落戶青島。 《華夏食品安全報》:嘉禾糧油布局津門工廠全面投產,開業慶典活動隆重舉行。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