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烏鞘嶺-《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郭陽看向已披上了一身白大褂的李慧,問:“胡蘿卜汁能不能美白?”
“不能?!崩罨廴套》胄Φ臎_動,“其實老板這樣也挺好?!?
“有眼光,我也這么覺得?!?
…
從蘭市出發前往民勤,經過的第一個重要地點就是烏鞘嶺。
這是河西走廊的最東端,也可以說是入口,是千里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
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林則徐被貶戍邊……都曾在這里留下足跡
高山、風雪、嚴寒,又是交通要道,也因此烏鞘嶺路段也被大貨車司機稱之為:鬼門關。
但對嘉禾來說,這里也是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的一條線。
牛虎林曾在這里工作了一年多時間,導師課題的名字郭陽都還依稀有印象:祁連山林草植被恢復技術研究。
烏鞘嶺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嶺南是季風區,嶺北是非季風區,也就是說來自海洋的含水汽的東南季風無法翻越。
但嶺上的冰雪、降水,在嶺南的涓涓細流匯成金強河,再大一點叫莊浪河,叫黃河;
在嶺北的涓涓細流匯成古浪河,到達武威平原灌溉滲透后,從地下再往下流,流著流著,有的水再次從地下冒出頭,匯成洪水河,再大一點叫石羊河,聚在紅崖山水庫,最終流入了民勤的莊稼地。
古時候,包括烏鞘嶺在內的整個祁連山區樹密林深,草木繁茂,松柏四季常青,滿目滴翠瀉綠。
祁連山蔥郁的松林和皚皚的白雪,被稱之為“甘人養命之源”。
對這里的生態系統,更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科學分析。
“若無松樹,冬雪至春末一涌而溶化,河漲溢而渠不能承受,則有沖決之災;至夏秋二次溶化之雪水微弱,水小而低,不能入渠灌田,則有極旱之虞。
甘民之生計,全仗松樹多而積雪厚,若樹木被砍伐而不能積雪,必致民患,自當永遠保護。”
所以,烏鞘嶺就是干旱的古浪、武威涼州、民勤的水塔。
這水塔的護衛者是高山松柏,涵養水源的灌木草場。
為了保護森林,古時曾有明確申令:誰若私自砍伐一棵樹木,便與殺人同罪。
但到清末、民國,以及后來……良性循環變成了惡性循環。
直至,荒山禿嶺上植被萎縮,冰川退縮,雪線上移,水塔的儲水能力下降。
如今這一帶,退耕還林還草、荒山造林、改造型造林、封山育林,已初見成效,但水源恢復還要等待很漫長的時間。
從出了永登,進入天祝后,羅修就很少再說話,而是專心開車。
烏鞘嶺上下雪是常態,而雪后路滑,山路上一些加掛貨車如老牛負重般爬行上山。
有的實在爬不上去,就開始向下滑。
一路上都很慢。
這也給了郭陽更多的觀察時間。
牧草、灌木……噢,郭陽突然想起這里也種植大麥,只是海拔太高了。
等到了烏鞘嶺以北,則是大片大片的青海云杉、祁連圓柏、油松,但主要還是人工栽培的青海云杉為主。聽?;⒘终f過,栽的都是5年生的樹苗,苗小了存活率不高。
因為烏鞘嶺的年平均溫度只有-0.2c。
郭陽在一條小流域旁的灌木群里,隱約看到了沙棘、繡線菊、忍冬的身影。
再往前,就是一大片人工牧草地,充斥著大量紫箭豌豆、苜禾1號的身影。
郭陽這才確認,這就是此前?;⒘值热素撠煹捻椖繀^域。
沙棘、繡線菊、忍冬、紫箭豌豆、苜禾1號,這些都是苜禾和天禾所有的品種。
長得最好的是紫箭豌豆。
這是郭陽第一次真正在高原上看到他的模樣。
相比其它豆科牧草,紫箭豌豆具有更強的抗寒性和適應性,能進行種子生產,而且對毒草有抑制作用。
無論哪一條,對高寒草原都是極大的補充。
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地區,可作為牧草或天然草地補播,高蛋白含量更是彌補了牲畜的能量需求。
嘉禾在烏鞘嶺的項目,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下了烏鞘嶺,便進入了古浪。
郭陽在路邊居然看到了一棵滄桑的文冠果樹,至少得有幾十年樹齡。
“叮鈴鈴……”
想的入神時,電話鈴聲響起,李兆會這時候居然打來了電話。
“郭總,局我組好了,還請了幾個娛樂圈的朋友,有成龍…時間定在明天晚上。”
你給我說成龍,我只知道“duang”。
成龍這時候雖然已經代言了霸王洗發水,但霸王洗發水中含有二惡烷還沒被媒體爆料。
“duang”也沒流行起來。
嗯…全王的洗發水也快了吧。
郭陽說道:“李總,不好意思,我臨時有急事,昨天已經回隴省了?!?
李兆會有些不悅的說道:“嗯?不是說好了組局嗎?我這次特意邀請了幾位對農業感興趣的煤老板?!?
郭陽訝異了一瞬,沒想到這位還挺用心。
“下次吧,下次我攢局,這次確實是需要陪同重要的領導視察。”
“那行吧?!?
這位晉省首富還挺好說話的。
對農業感興趣的煤老板,郭陽也確實產生了不小的興趣。
現在晉省煤炭業即將面臨重大變革,煤礦企業關閉整頓和兼并重組即將開始。
煤老板手中握著4000億資金不知流向何處,即使有10%流向農業,那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郭陽想到了那株文冠果樹。
晉省栽培文冠果樹的歷史同樣悠久,太行山上就有不少千年文冠果樹。
讓煤老板轉型種文冠果樹,也許是條不錯的路子……
其實在七八十年代,文冠果樹在北方就曾大量種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