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五十八章 沙海的調整-《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1/3)頁

    “咦…好像確實來得挺巧,這個季節剛好趕上,今年第一批肉蓯蓉應該進入豐產期了吧。”郭陽跟著也反應了過來。

    陸漢斌笑道:“我是指公司的肉蓯蓉新品種。”

    “這不是才兩年半嗎?”郭陽估算了下,說道:“按時間最快也要下半年。”

    “兩年半怎么了?”

    “兩年半也能有一批尖子生啊!”

    “主要是這批肉蓯蓉的效果非同一般!實驗室已經在研究具體有哪些功效。”

    陸漢斌連連說道。

    郭陽也確認了,這批寄生的肉蓯蓉正是他當初培育的種子。

    常規意義上種子確實需要寄生在梭梭上三年才能采摘,但兩年半時間也相差不大,挖出來少量的也正常。

    郭陽說道:“那這會兒去沙漠里看看,順便熟悉下路線,領導不知道什么時候就來了。”

    其他人并不知道來的是哪位領導,但能讓老板重視的級別肯定小不了。

    還是沙漠里的那條路,梭梭樹上已經冒出了星星點點的嫩芽。

    一路開了兩三個小時。

    目之所及,成片的紅柳、梭梭、檸條等植被像一條密織的綠色“圍脖”,將蠢蠢欲動的沙區阻隔起來……

    情況很好。

    超出預料的好。

    車隊一直到了雅布賴山系下的雅布賴鎮,在鎮子的北方便是巴丹吉林沙漠。

    而小鎮的西邊,就有一個雅布賴山系的缺口,民勤西北方向的風沙主要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

    這里也是沙海這兩年的重點。

    治沙區內一片繁忙。

    連綿起伏的沙丘上,隨著坡勢已開發出一層層梯田式平地,平地邊緣的坡面上,治沙工人正俯身扎設草方格沙障。

    環保著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的生態屏障將逐漸補齊最后數十公里的缺口。

    “經過這幾年的探索,發現梯田式治沙后成本要下降一大截,效率也更快。”

    “以往平整一座20米左右的沙丘,耗時最少需要20天,每畝成本幾千上萬元。而采用“梯田式”治沙后,費用降低到每畝1800元,耗時可縮減三分之二。”

    “06年4月份拿的這一百萬畝沙漠,這里是需要攻克的最后一個難點……”

    “第一批接種肉蓯蓉的5萬畝的梭梭林,今年平均收益應該能漲到2000元,第二批接種的10萬畝,收益能接近1000元。”

    “除此之外,我們開發了檸條、沙棘、紅麻、畜牧、種子等多種加工產品,不賺錢,但是營收數據起來了。”

    一路上,陸漢斌都在激情的介紹著沙海的情況。

    這是財務報表上那4.5億營收體現不出來的細節。

    甚至郭陽第一次看到報表時,都還在疑惑,沙海前兩年不還只有六七千萬的銷售數據。

    如今乍然一看,還挺可以。

    除了肉蓯蓉,沙海還開展了很多畜牧上的嘗試。

    比如檸條,既能治沙,但又是優質飼料,新拿的這100萬畝沙漠里,就至少有二十多萬畝種植了檸條。

    每年可生產加工檸條顆粒飼料3000余噸,出欄肉羊羔羊2000只。

    而且隨著時間越長,這個數據還將翻倍式的增長。

    除了作飼料,檸條還能用做生物質發電原料,只是現在還沒考慮往這方面發展。

    另外,種子和苗木也是沙海的一大營收來源。

    這幾年三北防護林如火如荼,也帶動了防沙治沙相關產業的發展。

    沙海的沙生植物園、日光溫室苗圃、露天苗圃,以及梭梭等灌草防護林等等,經過四五年時間發展養護,已經形成潛在的大面積采種基地。

    梭梭、細支巖黃芪、檸條錦雞兒、沙拐棗、白刺、沙棘、紅麻……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雖然虧損越來越多,但沙海的綠色經濟藍圖也已徐徐展開。

    兩年時間,這一百萬畝荒漠也即將完成最后的種植。

    雖然速度不快,但從沿路上的場景來看,樹種的存活率是很高的,飛播的混播草種也頑強的生長著。

    郭陽笑道:“你覺得還需要幾年才能實現從民勤到金塔的封阻連線?”

    陸漢斌沉默了會兒,才堅定的說道:“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輩子,總歸能把他完成。”

    郭陽沒想到時間變長了,他還記得上次陸漢斌申請到庫木塔格沙漠呢!

    于是他直接問了出來。

    陸漢斌躊躇片刻,說道:“自從知道西湖濕地和國家荒漠公園項目后,我專程跑了一趟巴丹吉林沙漠南緣。”

    “回來后,又跑了次民勤和阿拉善周邊,以前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整個巴丹吉林民勤延伸帶估計有800~1300萬畝風沙帶,分成了三條,而現目前沙海只占了100多萬畝。”

    “雅布賴山系再往西,也就是臨澤-金塔延伸帶,荒漠草地和沙漠面積是民勤數倍。”

    “民勤想要連線金塔,整個的面積不會比國家荒漠公園小。”

    從地圖上看,感覺確實很近。

    聽陸漢斌描述了一會兒,郭陽就知道實際面積和范圍大得超出人想象。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嘉禾從來不曾有消滅沙漠的想法,一直以來都是治理、防御、保護…

    但即使這樣,只靠企業的力量也是行不通的。

    陸漢斌笑道:“跑這一趟也不是沒有收獲,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存在大片可以發展紫苜蓿的區域。”

    郭陽眼前一亮。

    “說說看。”

    “在張掖的山丹、臨澤、高臺北部,也就是沙漠南緣,種植苜蓿防沙匯很有成效。”

    臨澤、高臺、甘州……這一帶都是制種大縣。

    隨著國家政策的轉變,地方也在響應優質牧草的種植,在那一帶應該會有不少牧民改種苜蓿。

    “也許更應該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郭陽說道:“沙海多專注于研究如何治沙,以及開發產業,延伸產業利潤。”

    陸漢斌若有所思,“要想大面積治沙,這應該是最好的路子。”

    郭陽說:“走吧,先回去,天馬上黑了,等會兒找不到路。”

    陸漢斌笑道:“閉著眼睛我都能開回去。”

    “那你閉一個試試?”

    “……”

    回去又了兩三個小時,等到項目部時,已經烏漆嘛黑了,僅有的星光也在冷風凜冽中失去了色彩。

    不過院子里已經燃起了數堆篝火,篝火旁有木桌,周圍站滿了人。

    郭陽一眼就看清了烤架上的東西,“烤羊肉啊,聽說民勤的烤羊肉可是一絕!”

    留守在項目部的人紛紛打著招呼。

    “老板,陸總。”

    “就等你們了。”

    “聞著這味口水就出來了。”

    郭陽和陸漢斌幾人來到居中的一張木桌,等候在一旁的莊正跟著就給幾人倒起了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