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八十三章 農民工返鄉;棉花期貨(求月票!!)-《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這就是金沙江等干熱河谷造林的現狀,但麻風樹卻較為適合這些地區。

    何況還是種子商店的品種。

    技術問題只要探索肯定能解決,目前試水的一部分林地,農戶都很熱情。

    這里的人就有這么犟,年年種,年年死,但還是要種,因為總有能活下來的樹。

    唯一的隱憂來自官方層面。

    郭陽認為這算不上什么大麻煩,想了一會兒,就簽批了,第一期100萬畝。

    這點面積,對整個楚雄也就是杯水車薪。

    楚雄的林業用地面積3100萬畝,但實際上這時很多河谷上還是光禿禿的。

    這100萬畝就相當于是個示范,以后效益好了,會帶動起更多種植面積。

    不過,這依然和郭陽的目的相去甚遠。

    紅旗河調水的路徑,由于現在還查不到相關資料,郭陽只能自己推測。

    調水的起點是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這毫無疑問,也就是mt縣附近。

    大拐彎--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只要能把水調到金沙江,剩下的路段以未來國內的基建能力完全能搞定。

    而金沙江上的調水樞紐,最好的位置應該是虎跳峽,位于dq州,首府香格里拉。

    離楚雄不算太遠,也不近,勉強也可以種植麻風樹。

    但其它幾個調水樞紐海拔更高,溫熱條件沒那么好。

    只能是另想辦法,再培育抗寒的麻風樹種,另外,在這種大工程附近,最大的爭議是生態保護。

    比如虎跳峽電站,雖然通過了規劃,但長期都處于待建狀態。

    最大的阻礙便是環保人士以及國家環保主管部門的反對。

    嘉禾能做的不多,一,發展生物能源,讓開發紅旗河有價值,其次就是生態保護。

    至于施工,還得靠基建狂魔,或者是有什么植物可以幫助挖隧洞?

    在辦公室胡思亂想了一會兒,郭陽又寫下了一些意向培育品種,隨后才下班回家。

    冬天冷,不能到室外運動,郭陽便讓人在別墅里改造了個健身房。

    除了有點枯燥外,也沒有其它毛病。

    晚上又打了一會兒游戲,因為舍得錢,賬戶已經起來了,不過卻越玩越沒勁。

    次日一大早,到公司吃早餐時,恰好看到了關程,想起最近的市場,就坐了過去。

    “采機怎么樣了?”

    關程把盤子往旁邊挪了挪,笑道:“今年累計交付了120臺。”

    疆省的機采本來就才起步,這個數字已經接近疆省市場的三分之一,不過郭陽關心的不是這個。

    “這我知道,生產中的表現呢?”

    “和約翰·迪爾還有差距,不過比貴航強,貴航的交付量比不過我們,迪爾又太貴,豐凱的市場競爭力挺強。”

    “今年的機采面積應該能接近100萬畝,平均每臺機采8000多畝。”

    郭陽贊道:“故障率應該不高。”

    “對,每臺估計要采400多萬公斤。”關程說道:“這個數據應該是全疆最高的,其它的田沒這么高的產量。”

    機采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模式化種植管理——機械化采摘拉運--工藝化加工生產。

    其中又涉及到機采品種。????豐凱去年研制生產了30臺,和兵團合作采收了10余萬畝田,完成采機定型。

    今年實現量化生產。

    這個速度和貴航大致相當,不過貴航今年只批量化交付了100臺。

    不管怎樣,國內采機市場由國外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被打破,結束了完全依靠進口的歷史。

    郭陽知道迪爾天拖氣得牙牙癢,但就和華夏蔬菜出口到島國面臨各種困難一樣,想賺別人的錢就得有自己的優勢。

    而迪爾目前的優勢只有更成熟的技術。

    不過其價格太高了,豐凱的采機定價88萬元/臺,迪爾則至少要150萬以上。

    巨大的價格差距足以抹平其中技術不成熟之處。

    而且豐凱也有獨特的優勢,高產的天20種子——適合機采種植模式——量身定做的采機。

    這兩年天的產量就是證明。

    貴航也有利益聯結機制,它的股東里有兵團某師,以及石河子政府,出生自帶銷量。

    只有迪爾和凱斯這些外企,利潤全被他賺走了。

    吃飯的時候和關程閑聊了一會兒,回辦公室后郭陽也關心起了今年的。

    除了令人振奮的國產采機外,今年的市場并不美妙。

    也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消費減少,同時石油的下降,也讓化纖產品替代性增強,需求很弱。

    另外進口壓力很大。

    郭陽讓秘書團的人整理了一份最近紡市場的情況。

    紡企業鋪天蓋地的抱怨聲。

    “我們國家質量差,問題多,又不能完全滿足國內生產需求,增加了企業很重的負擔,對紡織業來說非常不公平!”

    “滑準稅就是在割紡企業的肉!”

    “蘇省價格大跌--籽收購價不足2.5元/斤!”

    “農不愿賣、賣難,企不愿收、不敢收。”

    “2008年農資價格大漲,農實際收益連成本也不夠。”

    農傷心,紡企業既傷腦筋,又極度氣憤,滑準稅嚴重影響了的進口。

    滑準稅是專為進口所設的關稅制度,稅率在5%~40%波動。

    優質,價格高,稅就低;低等,價格低,稅就高。

    郭陽特意關注了下目前的進口價,1%關稅到岸價為10065元/噸,比國內價低1570元。

    但加上滑準稅,紡企業的進口成本就反而要高出300元。

    相當于紡企業買進口要多交1870元的稅。

    然后還要去參與國際競爭……

    可以說,滑準稅從出來的那一刻就受到了紡企業的抵制。

    但沒用,為了的生產安全,滑準稅一定得有,而為了讓紡企業保持競爭力,稅率也在調整。

    但在今年這種環境下,再怎么調整,農和紡織業都不好過。

    可能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北美減產,不然國際價可能還得低1000元。

    雖然價一直在跌,但國內產不足需的基本格局依然沒變。

    北美減產,但阿三的依舊兇猛。

    但看著鄭商所期價一跌不回頭的趨勢,郭陽也不由皺了皺眉。

    “這空單也太多了點!”

    嘉禾糧油常駐在郭陽身邊的秘書叫江文,三十余歲,說道:“是有點異常,照這形勢,還有的跌啊!”

    郭陽問:“國儲在收購了嗎?”

    “在,月初的時候就在收儲了。”江文說道:“我們也在收購。”

    “收了多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