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走,到屋里喝茶。” 郭陽領著張世忠進了辦公室,水也剛燒開一會兒,泡茶剛好合適。 坐下后,張世忠說道:“郭總,此次還是為了麻風樹造林的事,此次國家的政策是個機會。” “100萬畝也不少了。” 郭陽將泡好的紅麻茶放在張世忠身前,后者喝了一口,神色明顯的舒展了一瞬。 “但我知道嘉禾還想在攀西拿地。”張世忠不屑的說道:“別的不說,造林這塊,楚雄能甩攀西幾條街!” “剩下的面積,嘉禾也別去攀西了,全在楚雄發展!” 郭陽慢慢的喝了口茶,他也才從祁連山北麓的黑河源頭回來。 “100萬畝楚雄一年能栽完嗎?” “我也不吹牛。”張世忠說道:“最近八年,楚雄一共造林近400萬畝,平均每年50萬畝。” “一年100萬畝確實沒有,但有嘉禾資金投入,100萬畝絕對不成問題。” “農民工返鄉郭總清楚吧。”張世忠說道:“這恰好是機會,楚雄有這個組織動員能力,攀西絕對沒有!” 郭陽沉吟道:“有些高山陡坡不適合經濟林,楚雄短時間內能完成流轉嗎?” “能,絕對能!” “這我可以保證!” 張世忠聲音洪亮,隔著辦公室都能傳出老遠。 “我從1973年近林業局工作,走遍了彝州的山山嶺嶺,干過駕駛員,當過伐木工,也做過縣林業公司經理,楚雄哪里適合造林,哪里適合改造我全都清楚。” “我能有今天,就是綠化造林工作做得好。” “2000年,楚雄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稱號;2004年,被授予“全國封山育林先進單位; 2006年,再次被國家綠委、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綠化造林先進單位”。” 張世忠一條一條的述說著楚雄在造林上取得的成就,也確實值得稱道。 雖然這個榮譽每年都會頒發不少,但獲取難度也不易。 至少攀西拿不出來這些。 都是干熱河谷,造林難度同樣很高,楚雄能做到,攀西做不到,這就是差距。 郭陽問道:“冒昧問一下,張局今年多少歲了。” “56。”張世忠說道:“你不用擔心我退休,嘉禾也不用擔心楚雄的州長是誰。” “換屆不換綠化任務,綠化造林代代相傳,這是楚雄從90年代就保持下來的傳統。” 郭陽品茗著茶葉思索著。 原本傾向于攀枝,是因為其交通咽喉以及經濟條件,造林上確實沒有優勢。 而楚雄近二三十年積累了大量植樹造林的技術經驗,隨便去山上抓一個老農,可能都是種樹專家。 迎著張世忠期望的目光,郭陽仍然沒有給出肯定答復。 “張局,不是我不信你。” 聽到這里,張世忠略微有些失望,以往這趟要白跑了。 這幾年,愿意投資造林的企業本就少,何況是嘉禾這種超級大手筆。 楚雄十分需要這筆投資。 張世忠茶也不喝了,“唉,郭總,這次打擾你了,現在這100萬畝楚雄會組織好的。” 在楚雄的能源林基地,采取的是與政府和農戶合作的模式。 “張局,你別急,我還沒說完呢。”郭陽笑了笑,一杯茶水再次奉上。 “100萬畝只是第一期,事實上,楚雄今年能完成200萬畝,嘉禾也能接,唯獨造林成活率要保證。”????張世忠十分欣喜,干熱河谷造林確實難,不懂行的,成活率可以低至10%。 但楚雄不在此列。 “郭總,你放心,只要嘉禾承諾的400元/畝種植費能按進度支付,200萬畝絕對不是問題!” “錢肯定不是問題。” “好。” 張世忠突然又干勁滿滿,嘉禾的400元+國家100元補助,一共500元。 如果完成200萬畝,那就是10億元! 除了開礦和能源,楚雄何時能有這么大的農業投資! 這還沒算配套的工廠! 張世忠忐忑的來,又懷著激動的心情回到了楚雄。 當他把這個消息在州里宣布后,一州的人都把他當做英雄看待。 荒山坡,窮山溝,致富路。 返鄉的農民工又一次變成了香餑餑,如果不能出去,能發家的地方就只能是那些山,那些地。 郭陽對楚雄的提速沒那么樂觀。 干熱河谷,字面意思就是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嚴重。 這里栽麻風樹最重要的是灌溉定根水。 郭陽不清楚楚雄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嘉禾肯定不能放任不管。 一些必要的灌溉設施設備要準備,高揚程抽水機、管道,乃至于修建提灌站…… 年關漸進,嘉禾卻依然忙個不停,根本停不下來。 不過忙碌中也帶著笑容。 不僅分紅提前發了,連帶著今年又多了兩期分房的員工。 “靠!靠!靠!” “牛逼,我就想問,還有誰?” 南繁基地的制種田里,繁育的、大豆種子還在茁壯生長,一個青年突然站起身來大喊大叫。 “程笛,什么事,這么激動?” “我分房的名額確定了,員工分紅今天總部也把錢打下來了!”程笛大聲說道,生怕周圍的人聽不見。 一套房啊! 切! 其實他根本瞧不上。 他更在乎的是其中的身份和成績認同,所以他才會高呼出聲。 但其他人可沒他這么鎮定。 “靠!” “牛逼!” “恭喜恭喜。” “靠,得請客吃飯啊!” “請,一定請。” 今年31歲的程笛博士畢業才工作兩年,但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讓他年輕的臉龐被曬得黝黑。 在育種界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南繁南繁,又難又煩”。 種子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間不斷加代繁育,育種科研工作者也像候鳥一樣,跨越千里,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間不斷遷徙、往返。 而在南繁的嘉禾基地,常年有100多名科研人員進駐進行科研育種工作。 分紅人人都有,但能分到房子的就屈指可數了。 他能有這份功績,不是因為他培育出了什么特別牛逼的品種。 而是因為他做了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對每個品種的特性做定量化描述,供農業生產者選擇。 如今天禾的官網品種介紹頁面,幾乎都是按他提供的數據做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