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里是河西走廊的屏障。 也是通往羅布泊的門戶。 嘉禾不僅對西湖濕地有想法,對庫木塔格沙漠也有想法。 甚至嘉禾在米蘭河上的水利樞紐,在羅鉀的投資,在羅布泊鎮上的綠化研究,都在西湖管理局的注意之中。 羅布泊被譽為生命禁區,而嘉禾卻想在這里再造一片綠。 疏勒河河水在古時候是能抵達羅布泊的,只是地表隆起阻斷了這一切,但仔細觀察,古河道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 如今讓疏勒河河水再次抵達羅布泊看似妄想,但西湖管理局認為嘉禾有這個希望。 郭陽并不清楚眾人的想法,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設想一步步實施。 “等生態輸水足夠了,恢復西湖濕地的生態是順勢而為的事。 到時候,鹽堿地、荒漠這些都會變成綠草如茵的草地、紅柳和胡楊林。” 吳雄說道:“期待那一天快點來啊!” 郭陽笑了笑,說道:“放心,在吳局退休前,這個目標肯定能實現?!? … 三月下旬,隨著土壤逐步解凍,河西走廊各地都陸續開始了栽種文冠果樹。 一株株株高大于60cm,地徑大于0.8cm,根系發達的文冠果樹苗不斷從張掖苗圃發往各地。 在黑河流域,張掖高臺與酒泉金塔交界處,這里常年受到風沙肆虐,鹽堿困擾。 如今這里也被動員栽植文冠果樹。 許多村民積極響應號召,流轉起了荒漠和鹽堿地,種起了鹽堿樹。 不過村民之中依然不乏質疑,時不時就有人說著泄氣的話。 “這里真的能有足夠的水來嗎?” “水少了根本提灌不上來,這么大面積的栽樹,最后能灌溉多少?栽不活最后也是白栽,還耽誤了干農活和打工掙錢?!? 這樣的言語,讓不少原本雄心勃勃的村民都打起了退堂鼓。 有許多人找上了村委,也找上了嘉禾。 郭陽到這里時,剛好見著嘉禾生化的一名種植主管站在人群中央向村民解釋。 “水一定能來?!? “嘉禾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合作的農戶,每一片規劃中的文冠果樹林都能得到應有的灌溉份額?!? 一番好說歹說,才最終安撫了村民。 種植主管程建剛松了一口氣,耳旁就傳來一個聲音。 “看來你對上游能不能來水也不夠自信?。 ? “老板!”程建嚇了一跳,有些擔憂的說道:“黑河流域的水確實有些不夠。 這里又剛好在正義峽以上,屬于黑河的中游,用水量被控制死了?!? “不用擔心?!惫柋憩F得很輕松,“今年張掖的用水分配上會向文冠果項目上傾斜?!? 現代種業和綠色蔬菜是張掖的兩大支柱性農業產業,也是用水大戶。 恰好在這兩個領域,嘉禾都挺有話語權。 尤其是玉米和春油菜制種,隨著嘉禾金塔制種基地成型,對張掖的制種產業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同時玉米產量的過剩,也無形降低了種子的需求。 這迫使張掖也得尋求轉變,搭上了文冠果這班車。 退耕還林還草,輪作休耕,節水滴灌……張掖幾乎復刻了酒泉的路子。 黑河中游地段基本在張掖境內,也就是鷹落峽-正義峽之間,是重要的產糧區,也是流域內的經濟重心。 鷹落峽以上是上游,屬青省祁連xian。 正義峽以下是下游,屬金塔和蒙省額濟納qi,大部分為沙漠戈壁。 在上個世紀,因為中游張掖的快速發展,用水量激增。 最終導致尾閭河道斷流、湖泊干涸、林木死亡、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日趨嚴重。 西居延海、東居延海也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沙塵暴頻發。 所以,國家在1997年就明確了黑河中下游的水量分配指標。 中游的張掖必須保證足夠的下泄水量。 而正義峽附近又剛好是分界點,導致這附近長期以來的用水量都不夠。 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 在黑河流域的遭遇,讓郭陽意識到了綠洲農業區農戶對缺水的恐懼。 應該說整個西北對水都有一種執念。 這種時候光靠嘴說是沒有用處的,得看實際的種植效果。 從品種上來說,文冠果的品種取名為金螺,適種于北方干旱荒漠化等地區,耐寒耐旱耐鹽堿。 抗逆性方面也沒問題。 不過終歸只是289點自然能量的品種,做食用油的品質是夠了。 但在生物柴油的產量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還要繼續在產量和抗逆性育種上下功夫。 而水的問題,郭陽也有信心能解決,至少能保證今年栽的樹不出問題。 從中遠期來說,上游的祁連冰川退縮、凍土退化等等也威脅著來水。 有關針茅和冷杉的發展也要提上日程。 但這其實依然是在有限的水資源內做文章,沒有從根本性上解決問題。 根本性措施還是要落到紅旗河上。 一種跨時代的,為生物能源而生的文冠果樹種必須得提上日程了。 疏勒河、討賴河、黑河、石羊河四大流域,是河西走廊內文冠果的主要布局區域。 在中下游普遍都存在缺水的擔憂。 為了解決今年的隱患,郭陽特意拜訪了嘉峪關、酒泉、張掖、金昌、武威的領導人。 確保今年的退耕休耕、節水等措施能順利執行。 幾個市一千多萬畝的耕地,退耕改種文冠果,加上休耕的,至少能有兩三百萬畝土地。 節約出來的水種樹是肯定足夠的。 令郭陽動容的是,幾個市都拍著胸口說保證按計劃完成任務。 原本郭陽想著如果推進不如意,今年可能得打壓糧食和種子價格,逼著農民改種文冠果。 但現在看來完全不用。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隴中慶陽、平涼等黃土高原溝壑區,缺水并不能阻擋種樹的熱情。 隨著冰雪融化,一場轟轟烈烈的栽樹運動迅速展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