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各回各家。 但很多人都對jcia上了心,回到各自公司后,就開始組織研發設計部門驗證原料的品質。 事實證明嘉禾和孫偉挺都沒有說謊。 不論是紗線,還是布匹的質地都要明顯優于其他產品。 而且價格上,似乎也沒有貴出多少,但對成品的品質提升卻是實打實的。 雅戈爾的李如成這些年雖然分了不少精力在房產和金融上,但畢竟在紡織行業沉浸了二三十年。 各項門道都精通。 他在喀什公司又呆了兩天,再三確認了紗線品質的提升來自于嘉禾軋廠提供的皮。 這種按jcia標準生產出來的皮甚至明顯優于澳和美。 “全球行業的重大變局……” 李如成仿佛抓住了某個點。 “爸,你是猜測國產會搶占澳和美占領的高端市場?” 李寒窮陪在一旁,郭陽提到的‘外部壓力’‘貿易保護主義’確實忍不住讓人往這方面想。 “jcia的真這么好?” “這點不用懷疑。”李如成說:“不論是檢測的各項指標數據,還是感官評價,jcia都要更好。” 李寒窮說:“那貿易保護主義也會發生嗎,美利堅可是號稱自由的燈塔。” 李如成嗤之以鼻,道:“當有人威脅到它的利益,這一切不過是個幌子。 新馬集團的收購案你也參與了,現在回味出什么沒有?” 李寒窮遲疑了下,說:“最初新馬集團的報價是4.5億美元,但實際上我們1.2億美元就拿下來了。” “所以啊,外面已經日薄西山了啊!”李如成嘆道:“越是這時候,越容易引來對方的拼死反撲。” 它毫不懷疑jcia會沖擊到澳和美,而這兩國是穿一條褲子的。 所以貿易保護的鐵拳不是沒有可能落下。 只是雅戈爾值不值得為此投資嘉禾期貨私募。 輾轉反側的思考了兩天,李如成最終讓雅戈爾停止了參與對浙滬幾塊地皮的競標。 這幾塊地合計價值約25億元。 與此同時,其余幾家企業也相繼發現,疆品質和產量的提升已威脅到了美澳占據的高端市場。 一些苗頭露出了端倪。 … 庫爾勒。 天空晴朗無云。 這是一個龐大的倉儲基地,坐落在一片空曠的戶外,占地面積極為廣闊。 大量被包裹著的整齊的排列著,像一座座小山一樣,堆疊得既緊密又有序。 在基地外,則是幾棟辦公和住宿用的低矮建筑。 這里是嘉禾麻公司的物流園。 “物流園已成功申請了鄭商所期貨交割庫資質,年動態入儲量可達60萬噸皮,也是阿克蘇地區首家期貨交割庫。” 郭陽和季林川站在辦公樓的樓頂,遙望著堆疊滿了包的物流園。 寒風襲來,季林川纖細的身軀卻巍然不動,“這是疆省首家期貨交割庫!” 國內進行期貨交易已經到了第七個年頭。 但在過去的這幾年里,作為國內重要產區的疆省,卻沒有任何一個期貨交割庫。 季林川說:“以前想要參與期貨交割,必須得把貨物拉到外地去,現在在阿克蘇就可以完成交割。” “做得不錯。” 對這一突破,郭陽是很認可的。 尤其是在未來兩年印度的沖擊下,軋廠和貿易商只有通過積極擁抱期貨工具,才能規避市場巨變帶來的風險。 以前因為交割限制,很多疆省的軋廠和貿易商并不愿意運用期貨工具。 而就近有了期貨交割庫,上游客戶會更愿意把貨物放在阿克蘇。 完成入庫后就可以以基差點價的方式賣貨,或者直接在盤面上賣出,然后通過交割庫交割給下游買家。 對采購皮的下游紡織企業等來說,期貨交割庫相當于一個巨大的原料基地,采購更便捷了。這是疆省物流的一個突破。 嘉禾麻公司也可以從中賺取倉儲物流、交易傭金、金融服務、信息咨詢等環節的利潤。 除了這個交割庫,郭陽在途徑阿克蘇時,也見到了另一個正在建設中的期貨交割庫。 另外,麻公司通過收購和新建,擁有了多達13家軋廠。 加工能力突破了100萬噸! 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克蘇、庫爾勒三個綠洲上。 對麻公司取得的成績,郭陽感覺還行,即使用錢砸,也得找到合適的人來執行。 上次和路易達孚、伊卡姆在國內期貨市場上的交鋒,雖然嘉禾贏了,從兩家身上賺取了十多億的利潤。 但有一個很大的遺憾。 路易達孚持有的60萬噸現貨,嘉禾并沒有選擇交割。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原因一是交割地點不在西北。 二是嘉禾難以消化。 現如今再遇到這種情況,嘉禾不會再手下留情,而是會吃干抹凈。 路易達孚和伊卡姆也并未從華夏期貨市場上消失,依然是國內期貨的重要參與者。 也許未來兩三年雙方還有再交手的機會。 郭陽沉吟道:“還要加強紡企業對期貨的認識,套期保值是不錯的規避風險的工具。” 季林川點了點頭,“這方面的培訓工作已經和交易所在共同進行了。” 交割庫和交易所的關系緊密,能吸引更多的人在嘉禾的物流園交割,也能賺取更多的費用。 所以這方面雙方的積極性都不錯。 在樓頂看了一陣,兩人回到了辦公室。 郭陽又在心里梳理了一遍,確認目前嘉禾能做的應對措施都做了后,才準備去往下一站。 他準備去趟羅鉀。 去羅鉀有兩條線路,一是從哈密出發,到羅鉀大約380公里,可以坐列車,也可以自駕。 另一條則是從若羌出發,不過若羌這時沒機場,從庫爾勒過去并不方便。 郭陽自然選擇先到哈密,再到羅鉀的路線。 不過,還沒等他出發,冠農股份的總經理崔建文便向他發出了邀請。 郭陽有點遲疑,問季林川:“冠農這兩年怎么樣?” “還行,但在果蔬業務上冠農的虧損比較嚴重。” “呢?” “冠農的加工業務體量很小,但在這次私募基金上的投資卻不小。” “……” 這是一段孽緣。 在原時空,國內番茄業務做得最好的,除了國糧業,就當屬冠農股份。 但讓其備受股民關注的卻是其持有羅鉀的股份,每年躺著分紅賺錢。 不過,冠農持有的羅鉀股份被嘉禾收購了一部分,而且,應該已經持續分紅了三年。 季林川給郭陽梳理了下冠農現狀。 郭陽也趁機給祁子文發了條信息,“羅鉀這幾年分紅分了多少錢?” 冠農現在是兵團企業,主營業務是果蔬深加工項目。 同時又投資了金礦和水電。 但果蔬深加工項目由于投資過大,杏子等雜果產能太小,致使冠農的果蔬深加工發展得不是很理想。 于是冠農再次進行了調整,利用焉耆地區的番茄資源優勢,轉型生產番茄醬。 又收購了一家廠,種植甜菜制。 至于業務,則是收購了一家軋廠的股權。 郭陽也在電腦上看了看冠農的股價,“股價表現有點一般。” “還好吧,不能拿他和家化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