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六十三章 想在羅鉀搞綠化-《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季林川不解,明明冠農近幾年在股市的表現不錯。

    “也是。”

    冠農轉手倒賣羅鉀的股份,當時可是從嘉禾手中拿走了不少資金。

    雖然農業資源開發不太行,但在其它礦產和水電上的投資也表現不錯。

    應該不是來找茬的…

    有關羅鉀的分紅祁子文也已經發了過來,連續三年分別是1171萬、4410萬、4195萬。

    想來冠農的分紅也不少。

    也難怪冠農會參與這次的私募,手里有錢啊。

    那這會兒找上門應該是因為番茄和制業務而來。

    然而,郭陽完全想岔了。

    在番茄和甜菜上,冠農股份和天禾種業早已建立起了合作。

    崔建文這次純粹就是來拜訪的,原因是他這次沒去參與jcia的聚會。

    讓郭陽直呼大可不必。

    不過還好的是冠農對曾把10%羅鉀股份賣給嘉禾一點也不后悔,畢竟當初那筆錢加速了冠農在礦產和水電上的發展。

    算下來,好吧,還是有點虧。

    和崔建文見了一面后,郭陽這才出發前往哈密。

    隨后沙海農牧的車隊接上郭陽開車前往羅鉀,沙海農牧進軍國家荒漠公園的具體支點還沒定。

    但從敦煌到哈密,從哈密到羅鉀,從羅鉀到敦煌這一個三角的基本情況,沙海農牧已經在熟悉當中。

    石子路、沙窩路、鉀鹽殼路,路況越來越復雜,前后的車子上都沾滿了泥土。

    在路邊,還偶爾能看到失事廢棄的車輛,不過人已經救出去了。

    在這條路上,一天也碰不到幾輛車子。

    但卻時常能看到沙漠里有人和建筑物。

    “在羅布泊里,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走到腳下,遠處看到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到處都是海市蜃樓,感覺到處都有人和動物,其實什么都不是。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穿越羅布泊沒有走出來的原因之一。”

    在這邊呆了幾年,這次同樣前來接機的盧澤川向郭陽介紹著羅布泊的情況。

    倒在羅布泊的探險家不計其數,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探礦工作者。

    從彭加木,到余純順,再到當代徐霞客趙子允,都永遠的留在了這片荒漠里。

    尤其是趙子允,享有‘沙漠王’、‘羅布泊活地圖’、‘生命羅盤’、‘瘋教授’等等稱號。

    總能在隊伍陷入危難之際憑借豐富的經驗化險為夷。

    但卻在探礦歸來的途中死于車禍。

    這是一片讓人敬畏之地。

    但在這生命禁區里卻藏著一家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硫酸鉀生產企業。

    “郭總大駕光臨,讓羅鉀蓬蓽生輝啊!”

    郭陽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心想這鬼地方草都不長,這客套話也太客套了。

    面前的這人正是國投羅鉀二把手副總李守江,技術出身,在05年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德隆系掌控羅鉀時,李守江就是羅鉀項目的帶頭人和創始人之一,帶領羅鉀叩開了羅布泊的寶藏之門。

    在未來,也被授予了‘時代楷模’稱號。

    “我對李總也是久仰大名,苗蘭春苗總可是對李總贊不絕口,在米蘭河樞紐項目上可多虧了李總。”

    “哈哈,那是苗總有魄力,也是嘉禾支持羅鉀的表現。”

    李守江穿著一件灰色工裝,面相平和,兩人客套了一番,便進入了羅鉀內部參觀。

    除了辦公樓和生活區,最重要的就是鹽湖。

    荒蕪的鹽堿地上開掘出一條條采鹵渠,鹵水奔騰不息地匯聚成湖泊大小,乳白色表層下泛著翠綠色的光芒。

    一眼望去,鹽湖一望無際,湖面平靜的像一大塊翡翠。

    湖面上停著一臺巨大的水陸兩棲式水采機,一臺臺巨大的生產設備展現在郭陽面前。

    讓他既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折服于羅鉀人的開荒辟地。

    這里沒有淡水,寸草不生平均年降水量僅39毫米,蒸發量卻高達4800毫米,每年7級以上大風200多天。

    “剛來的時候都是住帳篷,住地窩子……”

    李守江在這里呆了快12年,也說了下剛來時這里的條件。

    就像是來到了月球,連地平線都是弧形的。

    至于羅布泊鎮,更是沒有蹤影。

    郭陽來時,季林川還介紹說,在進入小鎮時的一家商店也提供住宿,不過是地窩子,很有些歷史了。

    地窩子就是在地面以下挖約一米深的坑,再簡單修繕下,就可以住人,是兵團建設時期最常見的居住方式。

    但已經廢棄了二三十年。

    然而,在羅布泊,地窩子賓館一直到現在還在運行,而且應該還有好幾年壽命。

    整個鎮子上的淡水也都是來自羅鉀從米蘭河調過來的水。

    嘉禾投資2.2億控股修建的米蘭河樞紐工程已經完成,但二期輸水工程依舊沒動工。

    李守江說:“現在加快推動羅鉀二期,時機并不好。”

    “只是輸水工程呢?”

    郭陽清楚鉀肥在經歷了前兩年的高價格后,目前價格已經降了下來。

    這也有可能是四大鉀肥公司刻意為之。

    “郭總是惦記著在鉀鹽礦區建立植物引種試驗示范基地?”

    “是,聽說羅鉀的員工經常跑食堂,就為了看一眼綠色的蔬菜。”

    “……”

    “這里生活單調,大風、沙塵天氣不斷,時間久了心情就不由得煩躁,就想看點綠,有綠色,才有生機。”

    李守江無奈道:“其實一期輸水預留了生態用水,水不是問題,只是種不出來東西,遇點狀況就死了。”

    “所以嘉禾來了,拿了分紅,也該給羅鉀做點貢獻。”

    郭陽笑道:“以后羅鉀不僅能看到綠色,嘉禾還要在辦公樓、食堂和生活區,陸續建立各種綠色景觀區。”

    “能種活就很不錯了。”

    說這話的是羅鉀辦公室主任伏慧芳,一名中年女性。

    “以前為了營造綠色,員工們想了不少辦法,先是從家里帶盆,后來公司給發盆。

    有一段時間,每個宿舍幾乎都有綠蘿、吊蘭、爬山虎,但沒過多久,就陸續枯死了。”

    郭陽說:“嘉禾的植物不同。”

    伏慧芳揶揄道:“抗鹽堿植物嘛,我們也嘗試在塑料桶和木桶里種植紅柳、梭梭,但過一段時間也死了。”

    郭陽搖了搖頭,“梭梭、紅柳根系發達,種在桶里施展不開,當然要死。”

    “在鹽堿地上也種不活啊!”

    “嘉禾能。”

    郭陽一把把盧澤川推了出來,“你們要相信盧總,他有兩把刷子的。”

    盧澤川大多時間都在米蘭河流域,只偶爾來羅鉀,但對在極端環境下搞種植,太熟了。

    “李總,給我一片地,還羅鉀一片綠。”

    李守江笑了笑,“不是綠色景觀嗎?”

    盧澤川說:“也沒問題。”

    種活植物已經不易,種出綠色景觀,難度更大,付慧芳明顯有點不信。

    但李守江卻點頭同意了下來。

    “先約法三章啊,李總,如果嘉禾真能把羅鉀的綠化翻天覆地的改造一番,二期輸水工程可就得動了哦。”

    “哈哈,羅鉀會重視股東提的意見。”

    郭陽也笑道:“如果二期輸水能通,羅布泊鎮周邊嘉禾都能給你綠化嘍。”

    李守江說:“我等著那一天。”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