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有錢都投進了股市,身家卻在幾天內又翻了翻,這一切朱彥妮看得很清楚。 往后幾天,錢惜文和朱彥妮多次約會,并在某一天晚上交流了人生。 習慣了精打細算,錢惜文對金錢很敏感,那天晚上他細算了一下,和朱彥妮認識后,花的基本是朱彥妮的錢,他有點摳門,基本沒在朱彥妮身上花錢。 因為身上沒錢,錢都在股票賬戶里,但兩人又走到了一起。 事情好像有點簡單,又有點復雜,他是怎么母胎單身了快三十年的? 直到多年后,他偶然聽到‘錢是給女人看的,不是給女人花的’,才恍然大悟。 三月里,河西走廊開始進入播種季。 郭陽又開啟了下鄉巡查,依然是那條熟悉的路線,路過的幾個國營農場今年都加大了棉花和甜菜的播種。 使用的都是天禾的種子,還都是亞盛農墾的土地。 一時讓郭陽不知該說資本市場反應快,還是反應慢。 反應慢呢,BBC一報道,國內的機構就像聞著味的狼,瞬間把冠農、新農、亞盛等股票推向漲停。 反應快呢,明明這事情嘉禾從兩個月就陸續在提了。 說白了,還是缺乏自信。 就和服裝產業一樣,缺乏文化自信、品牌自信、產業自信,反應到資本市場,就是缺乏金融自信。 額…… 以大A的尿性,也確實很難擁有金融自信。 不過郭陽感覺變化在路上了。 疆棉事件讓國棉品牌走了出來。 這幾年,JCIA聯盟大量建設高品質棉花生產和加工基地,推廣應用國棉JCIA標準:好品種+好技術。 在高品質棉花生產環節實施一體化運作模式,在加工環節實施‘一廠一品’閉環運作模式,做到單品種的單種、單收、單軋和單組批,確保JCIA高品質棉花的規模化生產。 最終生產出了一致性好、含雜棉低、三絲含量少的高品質原棉。 經過認證的JCIA原棉質量已經全面超越澳棉。 目前,JCIA一共有高品質棉花生產基地50余個,面積300多萬畝,加工基地30多個,年產JCIA棉花50余萬噸。 在JCIA棉花舉辦的拍賣會上,“雙30”以上的高品質棉花一出,往往都是加價一搶而空! ‘雙30’棉花,指的纖維長度、比強度兩個指標都達到30的棉花。 也是中高端棉花的重要區分標志。 棉花也要拍賣? 沒錯! 高品質棉花雖說算不上稀缺品,但絕對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加價搶棉一點也不稀罕。 而棉花品質差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品種雜亂! 而JCIA之所以能生產出好棉花,關鍵就在于棉種! 好棉種讓產業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受益,而首要的一步,是讓棉農接受。 不過,如今的天禾完美的解決了這一步。 多年的推廣,讓天禾的棉種在西北大地上年年都會重演相同的場景。 農民要的是眼見為實。 天棉20和天雜棉都能給你。 疆棉事件更是讓JCIA在棉農群體里家喻戶曉,加工好的皮棉能高出數百上千元一噸,往往還是提前被下游企業訂走了。 從酒泉一路到敦煌,郭陽聽了太多的財富故事,農民紛紛買了房子,買了小車。 這樣的場景在疆省只會更多。 在敦煌農場,郭陽又來到了范學軍的農場,上次來已經是許多年前了。 范學軍是最早種植天棉20的農戶之一,并以此起家,建立了偌大的農莊,餐飲、住宿,當然也少不了種棉花。 直到這個春天,范學軍都還在種植棉花。 郭陽喜歡和農戶聊天,尤其是范學軍這種受益于嘉禾體系的農戶,這會讓郭陽很有成就感。 春日里還有些微涼,范學軍在莊園外點了炭火,一伙人就這么坐在路邊閑聊。 旁邊就是農田,播種機正在勞作,一趟下來,鋪膜、播種全部完成,打藥有無人機,耕地有翻耕機,澆水有滴灌設備,收棉有采棉機,基本上全程實現了機械化。 “一千多畝只需要雇傭幾個人看看地就行了。” 范學軍說:“一點也不累,但是要種好棉花,需要費腦費力,什么時候該打藥、水肥怎么配比,必須心中有數。” 郭陽笑道:“在種棉的農戶中,像你一樣創新意識強、懂技術、會經營的人才是棉花產業的未來。” 范學軍哈哈笑了笑,“在嘉禾的帶領下,以后這樣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范學軍只是敦煌農場的一個縮影,而敦煌農場也只是亞盛農墾其中一個農場。 放大到整個西北,這樣的農場有千千萬萬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