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要拿我殺雞儆猴嗎?那我偏偏不能讓你如意了。”艾拉在心里冷哼道。 她可精心準備了許多犀利的問題,略顯想了一瞬,便開口了。 “第一個問題,糧食產量的真實性?” 新任領導平靜的說道:“真實性不用懷疑,也不想再贅述,現在正在秋收,再過兩月什么都清楚了,下一個。” 艾拉立馬追問道:“你是不是在逃避這個問題,還是說數據統計有很大水分。” 新任領導呵呵冷笑道:“這已經是很保守的預測數據了。” 艾拉愣了愣。 其他人也盯著臺前的幾名發言人。 這是什么意思? 很保守的數據? “難道說實際產量還可能更高?”有人立馬提問了。 新任領導沒有說話,但微微頷首的舉動已能說明一切。 這就更不得了,實際糧食產量還可能超過8.8億噸! 一些資源貧瘠的小國記者徹底懵了,即使是艾拉等農業強國的記者,也有些道心不穩。 敢當面說出這些話,就足以證明臺上幾人的底氣。 很足! 既然如此,艾拉趁著還沒人讓她坐下,便再度發問。 “為了實現這樣的高產奇跡?華夏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艾拉緊緊地盯著發言人,對這個問題,她可是很有信心,也精心準備了很多資料。 其余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犀利。 阿三農業為了追逐高利潤種植超國產品種,最多導致水資源矛盾加劇、地力衰竭。 美利堅農業為了追求省力低成本,選擇了轉基因品種,最終誕生了超級抗性雜草,目前全美農場主也陷入泥潭。 而華夏為了實現糧食增產,又付出了什么? 國內的記者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是啊,總不可能一點代價都沒有吧。 面對虎視眈眈的眾人,新任領導面色古怪的吐出了兩個字。 “沒有。” “沒有?!” 艾拉發出了尖銳的疑問聲。 不止是她,其余人也是大感詫異,隨后又是極度的不滿,華夏人在糊弄他們! 怎么可能沒有! 一時現場有些嘈雜。 所有人都一臉不信的看著臺上。 新任領導這次多說了兩個字,“真的沒有。” 艾拉怒道:“可是據我所知,華北平原因超采地下水形成25萬平方公里‘漏斗區’,西北防護林因過渡開墾成片枯死,聯合國環境署報告稱:黃河流域生態承載力已突破極限……” 艾拉目光仿若噴火,“華夏糧食增產神話的背后,是嚴重的生態代價,是在透支亞洲大陸的未來!” 看到發言人的嘴角露出嘲諷的神情,艾拉更是怒不可遏。 “阿三和美利堅的前車之鑒還未過去,如今華夏這是在重蹈覆轍。” 頓時,就有很多海外記者認同的點頭附和。 然而,國內的媒體和一些知情國家的記者則默然無聲,甚至也對艾拉投去了嘲諷、同情的眼神。 這樣的眼神讓艾拉很不舒服。 也讓一些人意識到了什么。 新任領導譏諷的問道:“這位記者女士,請問你是看的哪一年的新聞?” “如今又是哪一年?” 面對反問,艾拉依舊強硬,道:“也就是說,這是實際發生的事實,華夏為了糧食增產付出了嚴重的生態代價。” 但已經沒人在附和他了。 這時,新任領導依然充滿了嘲諷:“你說的三樁生態問題,在近年來已經消失了,在華夏人盡皆知,反而我建議貴國,多關注一下塞納河的河水。” 艾拉不相信,“不可能,生態問題沒那么簡單……” 發言人說:“下一個。” 艾拉有點瘋了。 而有了艾拉的前車之鑒,后續的提問也依然很尖銳。 糧食援助是否暗藏地緣政治陷阱? 等等, 但發言人一一化解。 直到后半程時,發言人才點了一個內部自行安排的記者提問。 “國內糧食是如何實現連續高速增產的?” 其實這個問題在一開始的通稿里,就已經說了,但官方通稿,精煉簡潔,有很多東西都沒說透,要人去深入思考。 而對普羅大眾來說,最怕的就是思考。 他們需要一些通俗的解釋。 所以就準備了這么一個問題。 新任領導面對這個問題時,和藹的笑了笑,與此前的冷峻大相徑庭。 “這個問題,其實在這些年里,也有很多這方面的報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