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萬億-《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入職嘉禾也有小半年了,董事長,我叫李興旺。”
“這名字好,聽著喜慶。”郭陽笑著頷首,“每天中午都在這看著呢?”
李興旺笑道:“看著放心,每天每道菜我都要品嘗一下,確保同事們吃得可口,吃得放心,這半年下來,就胖了不少。”
郭陽說:“看出來了,很用心。”
食堂餐廳很大,飯菜也是自取,郭陽打量著一個個菜品,賞心悅目,香氣撲鼻。
做得還是很好。
國內應該沒有哪家企業的員工餐廳比得過嘉禾。
基本所有的原料都是自產。
可能有比嘉禾美味的,但在食物營養健康這一塊,嘉禾應該是獨一檔的。
郭陽隨意自取了一些飯菜,用了一會兒餐后,就陸續有積極的干飯人走了進來。
而郭陽就坐在離餐廳門口不遠的位置,這讓一開始進來的人都注意到了郭陽。
于是等這些人取了飯菜,去找位置時,都會和郭陽打招呼。
飯也快吃完了,
郭陽也樂得回應。
看來自己在公司的親和力還行。
隨意和幾名員工聊了幾句,了解了下對餐廳的評價,便出了餐廳。
戶外已經比較冷了,郭陽也沒去轉路,而是徑直回了辦公室,開始查看各個子公司的資料。
如今,嘉禾旗下有二十幾家子公司。
如果算上子公司控股的企業,子子孫孫已經形成了一個極其龐大的體系。
在股市里,也早就多了一個嘉禾概念股,近幾年的表現格外耀眼。
在股市杠桿牛牛轉熊的態勢下,嘉禾概念股表現得也很堅挺。
而在嘉禾旗下多個子公司的報告里,都把嘉禾概念股作為了其中一個重點進行介紹。
除此之外,就是具體的業務表現和展開。
一下午的時間,郭陽也只是重點看完了嘉禾生化、沙海農牧、棘小白、全王和嘉禾糧油幾家公司的資料。
每份資料他都記下了幾個重點,準備在農歷春節前,再找各個公司負責人談一次話。
目前這幾家公司都已經逐漸進入了巔峰期,在經營業務上也成了嘉禾的中流砥柱。
像嘉禾生化、全王生物和嘉禾糧油,更是足以取代苜禾農牧和天禾種業的地位。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最早的生物能源林開始進入豐產期,果實產量和品質都更上一層樓。
同時對麻風樹和文冠果副產物的研發也出了成果,副產值增加的很快。
即使是麻風樹,一畝的產值也達到了一萬多元。
如果再算上后續的加工和流通,桂省的兩千多萬畝麻風樹每年總產值能達到約1.2萬億元。
并且還保持著持續的增長。
相比之下,桂省存留下來的兩千多萬畝速豐桉,也有4000多億的產值。
兩者都為桂省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與此同時,云省、川省、貴省等地區的麻風樹產業表現也很優秀。
光伏發電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干熱河谷地區難度最大的提灌澆水問題。
有了水源之后,云貴川干熱河谷地區麻風樹的長勢不比桂省差。
即使是巖石上,農民也發明出了尖銳的鐵鎬,挖坑把樹苗栽下去,然后根系就能沿著巖石的縫隙往下鉆。
郭陽看了之后,感覺這和棘小白在晉陜蒙地區種沙棘有許多共通之處,不過晉陜蒙是砒砂巖。
西南三省的麻風樹產業也各自在沖擊萬億大關。
隨著紅旗河的開工,麻風樹和文冠果二代種也在云貴川藏青的亞熱帶、溫帶和高原高寒地區扎根。
這幾省能源林相繼突破萬億產值也就幾年時間的事。
而在北方,
文冠果產業涉及的區域就更廣了。
從疆省最西邊的喀什,到東北的遼省等地,都能看到金螺文冠果的身影。
其產業效益也高于麻風果。
以最早押注文冠果的隴省為例,其文冠果產業帶來的產值效益已超過了2萬億元。
其次是煤老板的晉省,靠著李永才的綠水青山公司帶來的先發優勢,其產值也突破了萬億。
不過后勁上比不上土地更遼闊的疆省和蒙省。
金螺文冠果油、茶葉等產品也走出了國門,其有關提取物也成了大健康行業的新貴。
在生態效益之外,經濟效益更不容小覷。
而在這其中,嘉禾生化承擔了最關鍵的角色,從種苗培育、種植、收購、加工、成品銷售都有它的身影。
嘉禾生化就是能源林產業的發動機,起著最核心的作用。
在此等規模的加持下,嘉禾生化的營業額也在一年前就突破了千億大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