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事九十五 《扎彩》-《詭事異錄》
第(1/3)頁
扎彩,民間又叫紙扎,是一種用篾條扎成骨架,再用彩紙、絲絹裱糊成形的用于民俗祭祀活動的傳統工藝品,扎彩工藝品可分為冥品和神品兩大門類。舊時大部分扎彩藝人多集中于縣城,以便于四鄉八村的民眾前來購貨和邀請其前往到用戶家制作。
扎彩冥品多用于死人喪儀民俗活動,其品類有:靈亭、像亭、銘旌亭、棺罩亭、帛幡、引魂幡、金山銀山、搖錢樹、花籃、奈河橋、聚寶盆、金童、玉女、方相、方壁、開路神、獅、象、鹿、馬、車、船等33種,大戶人家,還要扎制庭院、床鋪、箱籠、桌柜、器具及樂器等玩物。
扎彩神品為舉辦宗教活動祭禮神靈的禮品和標志,禮品類有豬、牛、羊、魚、桃、石榴、佛手、五谷穗造型,標志有桶形神幡、寶塔、花樹、花燈、傘、升斗、虹橋、云梯等。
這行當里有行規四不扎,即是說有四種人不能給扎紙人。
一不扎為孕婦死了不扎,因孕婦一尸兩命、怨氣強橫,多半到了下面也會對生前的事耿耿于懷,如果給其扎了紙人紙馬下去,就相當于給孕婦提供了興風作浪的資本。
?二不扎為村里邊好罵街的潑婦死了不扎,幾乎每個村里那些個好事的婦女,尤其是罵起人來那叫一個難聽,你想想要是給她配一對童男童女下去,陰曹地府恐不得安寧。
三不扎為同時干撈陰門行業的同行死了不扎,這類里不單指扎彩匠,還有劊子手、棺材鋪的棺材匠,以及驗尸的仵作、縫尸體的二皮匠之類接觸死人的行業。
?四不扎為清明節死的不扎,因為這類人的怨氣通常比一尸兩命的孕婦還要強。
我們村最后一位扎彩匠叫崔金,出生時有一位游方的和尚恰巧到他家化齋,聽到嬰兒的哭叫聲后覺得是福,也暗自感慨有緣分。于是和尚主動要求想要看看嬰兒,家里人欣然同意,和尚看了眼還在襁褓里的嬰兒,然后連連搖頭,接著對崔金父母說,這孩子命里多陰,但他五行缺金,不如直接起了金字為名,可保平安。家里人見和尚一身素服布衣不像是騙吃騙喝的冒牌貨,便信了和尚的話,直接取名金字。
果然不出和尚所料,崔金打小就是易招鬼體質,中邪嚇著更是經常發生,為此家里人到處尋求高人來破解,最終找到了崔金的師父。
崔金的師父是當地有名的扎彩匠人,早些年更是身懷絕技,由于扎彩承擔了陰間引路人的角色,所以活人對此非常忌諱,而那些對死亡、尸體產生發自內心的恐懼的人,往往怕死又迷信。而師父除了是一名扎彩匠外,還是一位頗有些本事的先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神漢,崔金也在被師父幫助后直接拜了師。
?雖然這是一個專門賺死人錢的行當,但是紙人紙馬扎的好不好,全憑著扎彩匠的手藝高不高,過去常說“死者為大”,這扎紙人的師傅手藝要是高到一定地步,可不僅僅是賺錢這么簡單。手藝高超的扎紙人扎的紙人紙馬,會在沒有人看著的時候活過來,或是令死者借助紙人紙馬回魂。
崔金兢兢業業的跟著師父學了二十年,手藝也日漸純熟,師父的本事也被他學了個七七八八,時間久了他自己也有點飄飄然起來。可是師父始終不讓他獨自接活,每次崔金提出疑問時,師父都會說這行每一家都只能有一位主事的扎彩匠,其余徒子徒孫只能在師傅金盆洗手后方可自己接活。每次說到這兒,崔金都是一臉的不服氣,他嘴上說知道了,可心里有一百個不服,因為師父最后還很嚴肅的交代,若一門有兩個主事,其中一個必遭禍事。
年輕人手上有些本領總也按捺不住的,一次師父外出給人扎活,家中就獨留了崔金一人,按師父的要求崔金坐在院子里認真練著手活。就在這時,大門突然被人一把推開,從外面走進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沒等崔金起身說話,那男人先開了口。
“師傅、俺家有喪事,需要扎點東西陪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