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石鑒-《三國雄兒傳》
第(1/3)頁
過于濫用才能的君主,給臣民帶來的不幸,幾乎不亞于才能缺乏的君主。
在陸抗看來,孫皓就是這一類過于濫用才能的君主,誠然他繼位登基之后,就顯出了作為一名君主的手腕和能力。
但他也忘了“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簡樸大道,選擇用他刻薄殘酷的權術手段來對付臣民。
現(xiàn)下看起來是君主一呼百應、無人能擋,可實際上暗流早已在底下洶涌流動,只怕到時候國將不國、眾叛親離,先人篳路藍縷創(chuàng)下的江東基業(yè)也將付諸東流啊。
陸抗放下了手中筆,起身站在堂上,目視遠方。
近年來晉國在邊境的人事調動讓他心生警惕,從羊祜、衛(wèi)瓘到司馬駿、司馬伷,這一大批晉國的宗親功臣齊聚與東吳相鄰的邊境線上,絕不會是無的放矢。
只怕是東吳多次以小國挑釁大國,早惹得晉國這頭龐然大物的不快,準備積蓄力量,一舉將東吳這個小國一拳錘扁了。
只希望這一次蜀漢的北伐能夠在西方多鬧出一陣動靜來,不要虎頭蛇尾、草草收兵了,至少也要給吳國接下來防御晉國的進攻分擔牽扯一些晉國的兵力,否則——
陸抗不由得搖了搖頭,時局如此、風雨飄搖,一旦有敵國內患同時爆發(fā),東吳的國事又能夠依靠誰呢?
···
不僅僅東吳國中雞飛狗跳,得知痛失隴右數(shù)郡、被蜀軍出蜀奪取地盤的晉國同樣朝野大震,掀起了一陣政治波瀾。
胡烈、袁邵先后戰(zhàn)死,數(shù)萬大軍將士覆滅隴右地區(qū)。
扶風王司馬亮上表請罪,自陳在關中抵御蜀兵入侵不利之罪。
將軍劉旂與護軍文鴦互相攻訐,都宣稱對方才是導致兵敗街亭、救援天水上邽城失敗的罪魁禍首······
朝野分成兩派,有主動立馬集合大兵進剿蜀兵和鮮卑胡人的,防止他們在隴右地區(qū)站穩(wěn)腳跟,也有主動休養(yǎng)士馬,布防關中,以圖再戰(zhàn)的。
這一切朝野的紛爭動蕩,以死里逃生的胡烈之子、年紀輕輕的胡淵奔赴洛陽城,謁闕狀告扶風王司馬亮坐視不救、任由胡烈軍隊孤立被滅的滔天罪行。
一時間,扶風王司馬亮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不少朝臣旋即彈劾司馬亮的防御調度不力,致使出現(xiàn)了北國數(shù)十年未有之大敗,一下子就出現(xiàn)了萬斛堆、上邽城兩場大敗,丟失了隴右地區(qū)好幾個郡。
晉國的皇帝司馬炎卻似乎舍不得處置自己這位年長的叔父,所以他選擇避重就輕,要處置司馬亮派去救援胡烈的將領敬琰。
經過查證,并不是扶風王司馬亮不采取救援措施,而是受命救援的將領敬琰在中途踟躕不進,觀望成敗,這才導致了胡烈軍隊在萬斛堆被重重圍困、孤立無援,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兵糧斷絕,全軍被鮮卑胡人殲滅。
所以,罪責是在將領敬琰身上,而不在于扶風王司馬亮身上,將領敬琰救援不力,按律當斬。
這跟年輕晉國皇帝司馬炎之前處理權貴私自占用官府稻田案如出一轍,拿涉案人員里面的普通人出來定罪,平息眾怒,像前任尚書山濤、中山王司馬睦以及扶風王司馬亮這些人,就能夠逃過一劫。
只是詔書下達之后,卻收獲了司馬炎意想不到的結果。
自家的親叔叔,扶風王司馬亮居然沒有理解明白自己下達這份詔書的良苦用心,不趕緊把涉案人員將領敬琰斬首示眾,將這樁案子定成鐵案,平息眾怒和輿論風波,也好讓自己在洛陽這邊安撫義憤填膺的胡家人。
他竟然再次上書自陳,說明這一次兵敗之罪,首責在于他自己一開始的調度失誤,才造成了之后一系列的被動應戰(zhàn)和救援不利,所以乞求洛陽朝廷從寬處理,免去將領敬琰的死刑。
當看到扶風王司馬亮這一封姍姍來遲的上表自陳時,司馬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年輕皇帝早就在內心怒罵這位親叔叔不識大體。
這是再給自己搗什么亂,自己難道不知道將領敬琰不是首罪之人嘛?可不讓這個倒霉蛋背上一切罪責,砍掉腦袋示眾,如何能夠平息剛剛死了胡烈這位家族重要人物的胡家人的義憤填膺,如何能夠堵住朝野以及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早知道自家這位親叔叔寬厚仁慈的名聲在外,可你展現(xiàn)寬厚仁慈的名聲,也不是在這個時候展現(xiàn)的啊!
這個戰(zhàn)敗之罪是輕輕松松能夠背的起的嗎?胡烈軍隊被滅就算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胡烈為人剛愎自用、自恃兵強深入追擊鮮卑禿發(fā)部,才會讓那些野蠻狡猾的鮮卑胡人給圍困在萬斛堆白白葬送了性命。
可敗軍之罪,喪師失土,丟失隴右地區(qū)數(shù)郡的罪責他當?shù)闷饐幔?
司馬家為了樹立自己取代曹魏的正義性和法理性,一直強調曹魏政權的暴酷和奢靡,但曹魏就算再怎么不是,他們也是在位期間沒有丟失過這么大塊的一片國家疆土?。?
這讓剛剛從魏帝手中禪讓奪得皇位的自己情何以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