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爭執-《三國雄兒傳》
第(2/3)頁
杜預忍了許久,一開口就是如此激烈,龐宗、曹囧二人臉上紛紛變色,偷偷瞥眼去看石鑒,只見這位安西將軍果然臉色不太好看,但他嘴上卻反而勾起一絲冷笑。
這,,這二人聽說之前在朝中有過瓜葛矛盾,如今看來,在這軍略上各執一詞,似乎是夙怨難消啊!
···
看完塢壁、烽燧等建筑之后,安西將軍石鑒和積弩將軍龐宗二人同坐一架馬車,啟程返回營地。
一路上,一向擅長討好獻媚上司的龐宗這具肥胖身軀似乎在車上坐的很不習慣,在與石鑒的交談中,好幾次都扭了扭腰桿,挪了挪屁股,好像為了讓自己坐的舒服一些一樣,石鑒卻視若無睹。
又過了好一陣子,他終于忍不住試探道:
“石公,這杜將軍似乎對剛剛的軍略頗有成見啊!”
石鑒聞言冷笑一聲,也不回答有關杜預的質疑,淡淡問道:“龐將軍出身西州,又是軍中宿將,平心而論,現下若是發大兵與蜀中軍隊、鮮卑胡人爭隴右,還要驅逐蜀兵、平定胡人,容易否?”
龐宗臉色一凝,過了一會哂笑道:“怕是不容易啊,某是西州人士,深知這隴右地區有高屋建瓴之勢,易守難攻,尤其是從關中發兵爭取,大有不便。加上隴右士馬甲天下,一向是不容易臣服的。昔年光武皇帝如何英明神武,派兵與隗囂軍隊多次作戰,也是難操勝算,以至于多次臨陣換將,最后硬是憑借舉國之力耗到這隗囂兵糧斷絕,才拿下了這隴右之地。”
見龐宗說了實話,石鑒也臉色肅然,沉聲說道:“何止是不容易,在某看來,是大不易!這隴右之爭,猶如昔年的漢中之爭,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易守難攻,失去了就不容易再奪取。當年夏侯淵戰死漢中,喪師失地,后面魏武皇帝親率大軍千里迢迢趕至漢中又如何,以魏武皇帝的能征善戰,以麾下兵馬的百戰百勝,還不是得了‘雞肋’二字退兵。”
“今日你我都知道,隴右數郡被蜀兵奪取,要再發大兵爭回來,除非是敵軍內部生亂,否則談何容易,你我就算是竭盡智力,到頭來也可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白白便宜了后來者。”
“要不然,你道扶風王就算再不明白其中利害,他帳下的長史劉準難道看不出來么,他們為何偏偏要為一庸將敬琰求情而得罪當今天子,最終被免去這關中的軍職?還不是就是因為看準了這后頭的仗不好打,害怕在落得個不得安生的下場,這才要使用此等伎倆,明哲保身、退出這關中的危局。”
被石鑒這么一提點,積弩將軍龐宗頓時恍然大悟,他一開始也知道這關中的兵事其實是個燙手山芋,但無奈皇命加身,不得不從,沒想到這其中還有這么多兜兜轉轉的曲折道理,一想到其中厲害,再想想“進不貪功、退不畏罪”的扶風王司馬亮等人,頓時也是渾身冒出冷汗,連忙向石鑒詢問得脫之法。
石鑒呼出一口長氣,繼續說道:“此時最忌怕的,就是朝廷下詔催促進軍,那就是要你我把腦袋和仕途都綁在這一仗上面,與蜀兵拼命,稍一不小心,就是在沙場上敗軍殺將的下場,這是智者不愿為的事情啊。”
“某所用的軍略,修塢壁、建烽燧,看似耗費國家錢糧、戰爭曠日持久,卻勝在穩妥可靠、步步為營,不至于讓軍中將帥孤擲一注,與那些兇悍蜀兵、野蠻胡人在疆場上一決勝負、搏個生死。”
龐宗聞言連忙點點頭,他現下是越聽越佩服石鑒的老謀深算和穩妥行事了,畢竟他雖出身西州,但如今在洛陽也算是權貴之流,日子過的優哉游哉,好不快活,若不是年輕皇帝臨時點將,他如何愿意來接著燙手的山芋,與這些蜀兵和胡人拼命。
所以他皺起眉頭說道:“眼下有杜預從中作梗,就怕是朝中得知此事后,不允許軍中的方略,加快催促關中發兵去奪回隴右、驅逐蜀兵、平定胡人啊!”
杜預是司馬家的姻親這一層關系朝野人所皆知,龐宗甚至懷疑年輕皇帝把他派來前線,就是有一層監督與他有舊怨的石鑒發兵奮剿的意思,若有如此深意在,只怕石鑒與杜預二人軍略爭執之后,必定也會在朝中各找幫手,打起口水仗,按年輕皇帝的心性,恐怕不會讓想要不求有功先求無過的石鑒如意。
這一層石鑒早已經是想好了,他事事都想在龐宗這個軍中武人的前面,這時候卻打起了機鋒來。
“有人想要吃肉,這勸看來是勸不住了。既是勸不住,就得別有手段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