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節目組公布東西不可能慢。 在齊云成打過去電話不到半個小時,官方微薄直接把這一季師徒倆分別說的第一本書告訴出來,還讓眾大網友敬請期待。 這一次郭得剛說的是耳熟能詳的書,但是徒弟不一樣,說的非常稀有,《基渡山恩仇記》。 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戲曲要聽熟悉的,評書便是要聽生的,才能讓人有興趣聽下去。 齊云成要說這個,直接引起一大波一大波網友泛濫。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們,很少看書,更別提這一本。 甚至有的都不知道它寫的什么。 “好家伙,居然要說這一本書,我最近剛在看,太棒了?!? “金先生在大學里面說過,現在在節目里說這也是一種傳承。” “期待!超級期待,我超想知道這一本書改成評書到底是什么味道。” “所以這本書到底是講的什么?” …… 有關于它改成評書的話題量越來越高,短短時間已經有上百萬人的關注。 不僅網友。 郭得剛同樣如此,果然孩子是要說了,這種感覺跟金先生當初差不多。 當初金先生在小劇場也受歡迎,他受歡迎的程度,那就是他說書必定滿座,其余先生說書,就很難滿座,他不一樣。 甚至還要加座,就知道這個老頭的魅力所在。 甚至他在閑白方面的魅力還要大于書,因為實在是經歷得太多,有很豐富的人生經驗,外加那一張說罵就罵的嘴。 如今他郭得剛可罵不動了,都上年紀。 “也不知道孩子會怎么說。” 郭得剛逐漸開始期待起來,連他都沒聽過金先生說這個,因為年代實在太久遠了。 同時也感慨,他果然還是要多說評書。 只要多說,以后留給后人的視頻資料也會多。 就像這本書的音頻和視頻,只有金先生在小劇場吵鬧不清的版本,他要再說一遍,也算是一件好事。 不再想這個。 郭得剛又要籌備之后的事情,斗笑社那邊他還要關注和安排,節目組也會一次又一次的聯系場地拍攝。 麒麟社的戲也沒有耽擱,現在依舊每一周都會排,好在有小欒多安排人員聯系人員,要不然他也忙得慌。 只可惜還達不到巡演的程度,這是他希望的,估計來年能做到。 就這樣時間很快來到十一月下旬,評書錄制的那一天。 節目組還是坑王駕到的節目組,所以節目名字離不開坑王兩個字,主動改成坑王書館了。 這個名字十分雷人,但凡有一個書館起這種名字,觀眾打死都不會進來。 專門挖坑還聽你干什么。 也只有互聯網才能起這種俏皮的名字。 但是今天只有他一個人先到,師父作為坑王書館的坑王,還要等一會兒才到達,已經在來的路上。 “觀眾們請入場吧?!? 伴隨著導演的話語,臺下將近百來位的觀眾開始由一邊的通道陸陸續續進來,然后分布挑選桌子坐下。 現場處理好,有人便讓齊云成準備穿上大褂。 距離錄制已經不到五分鐘,馬上就要開始。 五分鐘很快。 舞臺旁邊的鑼鼓樂隊一奏響。 現場觀眾便開始躁動氣氛。 瘋狂鼓掌和吶喊。 “喔?。。 ? 聽著聲音齊云成穿著一身黑色大褂登上舞臺,鞠躬后,坐到準備好的椅子上。 醒木一拍。 定場詩道出。 “雙足踏地頭頂天烏云遮蓋是惘然左手抄起量天尺右手推出——一泰山!” “一泰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