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下面這些位紛紛搭茬接話,齊云成坐在舞臺上好笑,看來這都是跟著師父習慣了的,經常接。 “謝謝各位捧哏吧,今天咱們這是要改成群口相聲。為什么這一季評書有變化了呢?就是因為我加入里面了。 有知道的,其實我不大說評書,就前兩年還是多久跟著師父說。 跟著師父說也是被他騙過來的,我師父太雞賊,弄不過他?!? 提起師父下面有一些樂的,就喜歡看徒弟說師父,同時瞧見齊云成說評書的確新鮮。 新鮮今天的書到底是一個什么形式。 “說書一般都是有學問的人才說,或者上了歲數知道得多的先生。像我們這種年輕人坐在這說,那完全會讓觀眾覺得圖個樂呵。 也對,什么曲藝不圖個樂呵,娛樂嘛。不過別看我這樣,我其實也學過東西,比如語文、數學、英語之類。 不上學不代表不學文化,尤其英文,我覺得我可能超過我的英語老師,這是不假的?!? “噫~~” 這一個起哄,齊云成坐在桌子后面熟悉,笑得開心。打算和他們先來一段閑白聊天。 “因為我的英文老師是張先生,可不是他唄,要不然周圍沒什么人教我了。他其實會不了什么英文,就會一些你好、謝謝之類,誰不會這個。 小的時候,他就教我hello、Thank you之類。 然后看見小劇場有人打架,經常這樣,小劇場備不住鬧矛盾,我們這些人就得過去勸。 有一次比較新鮮,國外華僑歸來的跟人鬧了一下矛盾,張先生看見了生氣轉頭喊著我,來,孩子,給這幫吵架的一Thank you,保證罵得他找不著北?!? “哈哈哈哈!” 現場笑聲傳出,所有人都被逗樂,隨后齊云成自己給自己翻一句,“合著怹自己都不懂這什么意思,竟然還教我。 給一幫吵架的說些謝謝,劇場好不了。” 歡樂了一會兒。 齊云成低頭看了看桌子上自己說書的道具,“挺開心,那時候甭管小劇場有觀眾吵架還是打架都是回憶,小劇場里面要沒有吵架打架的證明你不火。 因為你一火,真是什么人都能碰見,也不知道這幫人怎么想的。 不過廢話不多說,咱們現在就開始進入今天書的主題吧,講一講這個《基渡山恩仇記》!” 啪! 醒木一拍! 臺下觀眾一位位露出期待和興奮的目光看演員。 掌聲自然也少不了。 齊云成的本事現在沒有人不清楚,一包袱逗樂后,所有人更加了解他說評書的風格,果然一脈相傳。 “因為有些人不太了解這本書,我需要先介紹介紹。這本書是發國大文豪大仲馬最為出色、最受人歡迎的通俗巨著。 揭露了發國七月王朝時期一些上層人物的罪惡發跡史,同時宣揚了大仲馬所主張的社會哲理:賞善罰惡。 是一本好書。 曾經金聞聲金先生說過,金先生是一位厲害的老先生。都知道我師父之前在天津返場過二十四場相聲,要知道這挨罵啊。 但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第一是觀眾喜歡,第二是金先生在曲藝團生涯里,也高次數的返場過,曾經創下過返場十三次的驚人記錄。 所以各位知道我師父跟誰學的了吧?!? 告訴出來一個事情,下面觀眾恍然大悟。 那怪不得。 而且罵人也都知道是跟著金先生學的。 “那時候,張壽成老前輩都夸金先生是20歲的年紀,50歲的藝術。而他的藝術,評書要占一樣,當時在尚海發現一些學生愛看這些高水平的書籍,比如《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三劍客》等。 怹老人家當即開始改編成評書,備受好評。 所以今天我說也無非學學怹老人家罷了,那么咱們正式要開始說了。” 一提到金爺爺,齊云成話語出奇的多,但還是克制住,不然怹老人家的事跡講幾個小時都講不完。 “故事的時間發生在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圣母瞭望塔的值班員發出信號,示意有船進港,是哪艘船呢?法老號。 抵達士麥那之后途徑特里亞斯特和那不列斯返航了。” “外國人地名一般都比較長,這些咱們不用記,就隨口一說有個概念。 而看見船來,領港員登上小艇繞過伊夫堡,在摩琴海岬和里翁島之間登上了船。 在那時候一艘船的進港是一件大事,碼頭上擠滿了看熱鬧的。 但船駛得很是緩慢和沒精打采,使人感覺到,船上可能發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 感受到這種氣氛,岸上一名船主摩萊爾在岸上實在忍耐不住了。 外國人名字難記,咱們就稱呼為老摩。” 評書無非也是講一個故事罷了,只要觀眾能聽懂這些名字并無所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