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貴與趙彥等已到南京多日,就等著浙直兩地知縣以上正堂官到新設的總督衙門接受相關安排。 南直、浙江兩地涵蓋了后世的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等地,是眼下大明最富庶人口也最密集的地方。 官紳豪強也最多。 因大明最初首都在南京,故而權貴也有不少。 所以,在這兩地清丈田畝不是一件易事。 好在張貴用漕運總督與淮安總兵的首級,而趙彥用揚州府官紳富商的首級,先立起了威,表明了不配合就直接掀桌子的態度。 因而倒也讓應天巡撫周起元等南直、浙江兩地的官員明面上不敢對著干。 在等兩地官員到南京這段時間,趙彥的總督衙門也抓緊招募了不少寒門士子為幕僚,而為接下來的清丈田畝工作做準備。 江南識字率很高,讀書人也很多,寒門出身的讀書人也很多,這些寒門出身的讀書人事實上早已深受土地兼并之害和豪強欺壓之苦。 要不然,歷史上明末時期,就有寒門生員組織民眾抄沒董其昌家族的事件,到崇禎年間更有許都為代表的寒門生員直接起義造反。 可以說,明末的社會矛盾已經激化到讀書人內部。 許多寒門士子已經因為上升渠道被大官僚家族壟斷,而對社會也開始積蓄著不滿的情緒。 也因此,來總督衙門愿意為清丈田畝工作做事的寒門士子不少。 何況,對于科舉在如今大明事實上已經被大多數士族大家用各種暗通關節的方式把控后,已經沒有給多少寒門士子通過科舉進階的機會,所以,他們通過為總督衙門做事,在中舉之前直接和朝廷總督級官員產生交集,對他們個人前途而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張貴也讓西廠招募了不少寒門士子進行培訓,而有意讓他們承擔接下來西廠征稅時的一些基層文職工作。 這一天,因浙直兩地官員已到齊,浙直總督趙彥便在總督衙門會見浙直兩地官員官紳,開始安排清丈田畝的事宜。 以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位致仕的閣老孫如游則在會上先言道:“以老夫看,你們要清丈田畝也行,但是不能清丈官紳的田地!我江南官紳,誰不是良善之家,誰不是只守著祖宗留下的土地過日子,哪敢行兼并、奪小民田產之事?只有小民有新墾荒之田,或當清丈出來,如此倒也不算累民甚重,我們官紳亦可為官府勸導百姓,理解朝廷,接受官府清丈。” 說著,孫如游就問著趙彥:“部堂以為如何?” “官紳的田地必須清丈!新政沒有執行一半不執行一半的道理!” 這時候,張貴不容置疑地說了一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