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安桐也跟著道:“陛下,臣等死不足惜,然臣等若死,恐無人再敢直言??!” “陛下!臣以為,這種險些壞了邊事,讓邊臣枉死的直言不要也罷!” “如今朝廷要做的,其實是對言路進行改制,不能再讓一些奸邪之徒借著直言之名而壞朝廷大政!” 陳子壯道。 天啟這里沒有理會李標這些人,只讓錦衣衛把李標、安桐等人拖了下去。 而李標、安桐等人接下來也的確被梟首。 話轉回來,天啟這里只問著陳子壯道:“怎么改制言路?” “首先,言官不能只由文臣當!” “因為,就現在幾個只來自于文臣中的言官所言之事,不足以代表天下民意,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陛下真要納言聽諫,就當聽到天下更多人的言!” “故需要讓一些持正有識的武臣、庶民也擔任言官,如此方能盡聽其言,而不讓言路盡為文臣所控?!? “其次,當設官報,令官衙設報,既如《邸報》一樣刊載國策國事而曉諭天下人,但和《邸報》不一樣的是,可以讓士民投稿,選其文章故事登載于上,而傳于天下人知道,陛下也可通過報刊知道天下言論,還有組織人員去收集各類消息,載于上面,使天下人知道,也讓陛下通過官報知道更多的天下事,而不只是通過言官和近侍。“ 陳子壯把張貴給他提過的把控輿論的設想提了出來。 翰林掌院學士楊景辰急欲出來反對。 在他看來,讓官衙辦報以及讓言官有非文官的參與,無疑,大明不會再有所謂的公議,因為人人都可以說話,還不如人人都不可以說話。 但被孫承宗這時拉住了他。 孫承宗暗囑道:“別去爭!斗不過國舅爺的!你越爭,他拋出的改制建言就會更多!現在這樣改制,至少還讓文官也跟著說話,你再反對,信不信,他就會讓陛下覺得文官人人該殺!” 楊景辰聽后只得退了回去,沒有站出來,只道:“但這樣,公議就不再是我士林公議了!” “沒有就沒有!大明是公議說了算,還是天子說了算?!” 孫承宗質問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