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任遼東經(jīng)略期間深受言官所害的兵部尚書熊廷弼也站出來回了一句,且道:“比如這次,如果言官中有熟稔邊務(wù)的武臣擔(dān)任,就不會有人人都說孫傳庭會勾結(jié)建奴,因為稍知兵者,便知道如今建奴最想除掉的眼中刺肉中釘就是遼南,此時傳出孫傳庭勾結(jié)建奴,無疑就是建奴的計謀,而不會相信建奴的反間計。” 陳子壯也跟著道:“沒錯,如此,也就不必需要國舅爺出來力保,言官內(nèi)部就能讓陛下聽到真正的公正之言?!? 在登萊巡撫任上而立下收復(fù)遼南之功的袁可立也因為受過言官的掣肘,而跟著說道:“臣也認為,或許言官應(yīng)該多選一些熟稔邊務(wù)熟稔軍務(wù)的武臣,如此,更利于陛下做出明斷之決策!” 任過邊鎮(zhèn)封疆的文臣都選擇支持。 天啟從即位以來也親歷了邊事屢次被言官搞壞的情況,這次又親眼目睹了孫傳庭等差點被朝中大臣配合建奴反間計扣個謀反罪的帽子,所以,也就繼續(xù)言道:“此事不必再議,為中興大明計,言路不能只開于文臣,再議者,必嚴辦!” 但這對于朝中清流文官們而言,這的確是在變相制衡他們,在變相的搞文武制衡。 所以,吳玉還是不愿意,但他也不敢明確反對。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陳子壯和他背后的國舅張貴預(yù)謀好的,而趁著這次言官等中了建奴反間計而差點壞了大明邊事的機會提出來,所以,他便只針對陳子壯道: “陛下,陳翰林剛才自己承認了,他是外戚朋黨,他提到是因為國舅爺力保邊臣他才這么做的,他這明顯是受了國舅爺指使,他在結(jié)黨!” 陳子壯沒好臉色的看著吳玉:“陛下明鑒!臣剛才不是這個意思!臣也沒有朋黨,臣若有朋黨,也和國舅爺一樣,是帝黨!如果吳僉憲執(zhí)意認為臣是國舅爺朋黨,那臣愿和國舅爺一起下詔獄,接受東廠嚴查!” 張貴也道:“臣也愿意!” “又來了!” 天啟無語,突然喝道:“夠了!” 接著,天啟就道:“詔獄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說著,天啟看著吳玉:“傳旨,左僉都御史吳玉御前隨意攀咬大臣勛戚,大放厥詞,毫無持正之德,不堪為朝臣,將其下詔獄!” 《從斗羅開始的浪人》 吳玉猛地抬頭看向天啟,滿臉問號:“說要去詔獄的不是我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