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天啟說著就先讓夏允彝帶他來了府庫。 很快,天啟就看見府庫里有不少新建糧倉,就問著夏允彝:“在這里有多少糧?” “二十六萬石有余?!? 夏允彝回道。 “這么多?!” 天啟驚訝不已。 孫承宗也同樣驚訝不已。 “回陛下,因整個睢州八成田地已經歸士紳所有,而如今實行新政后,大部分稅糧也就從士紳身上征收,故而也就增加了不少稅糧,而按比例一部分留存州衙府庫后,府庫自然也有不少盈余?!? 夏允彝回道。 天啟聽后點頭,隨即就看向了鄭善偉這些士紳:“你們也愿意接受這樣的新政,沒有怨言?” 鄭善偉這些士紳皆互相看了看,沒有說話。 天啟見此會意,便道:“沒事,言者無罪,你們可以把心里話說出來,朕不會責怪!” 鄭善偉想了想還是先說道:“回陛下!臣等能富貴,也皆賴國恩,如今朝廷行新政也是為了大明中興,臣等自然愿意,別說納糧,就算是傾家為國,也是愿意的!” 孫承宗這里聽后先在心里感嘆起來:“這才是吾所認為的士紳啊,就應該有忠君報國之覺悟!” 事實上,鄭善偉現在這么說,也是因為真的被夏允彝整怕了,畢竟敢反對新政的都被收拾了,還活著的士紳都是很精明的,即便在御前,也不會再敢說對新政的半點不滿。 錢謙益這時聽后就很不滿,腹誹道:“怎么能這么說呢,這新政難道不擾民嗎,難道不是有悖善待士大夫的祖訓嗎?!” 天啟這里則又問著夏允彝:“不是說,你們睢州今年也大旱了嗎,何以朕今日來,卻發現整個睢州依舊是一派豐收景象,與同樣遭受大旱的永城大為不同?” 夏允彝回道:“回陛下,這皆因睢州士民齊心協力,所以克服了這旱災,而保證了今年的豐收?!? 孫承宗這時主動請示道:“陛下,臣想聽聽夏知州具體怎么做的?” 天啟點頭,就對夏允彝吩咐道:“給閣老解答疑惑!” “是!” 夏允彝答應了一聲后,便道:“回陛下,臣讓士紳們捐糧,百姓們出力,增加了幾條水渠,因而就克服了旱情?!? 孫承宗問道:“只是士紳們捐?” 夏允彝回道:“是的!” “他們真心愿意?” 天啟跟著問了一句。 鄭善偉這時候忙邀功道:“陛下!我等自然愿意!” 天啟又問:“你們為什么會愿意?” “因為夏知州會給我們發救災光榮戶的榮譽牌,我們愿意拿糧食換取這份屬于整個家族的榮譽?!? 鄭善偉沒有明說救災光榮戶的榮譽是夏允彝等強制給的,為了讓皇帝高興,而違心地說自己這些人是為了榮譽才積極捐糧的。 天啟聽后滿臉不信,只問著孫承宗:“先生覺得可信嗎?” 孫承宗倒是很愿意相信,且由衷地笑了起來,道:“回陛下,君子喻于利,小人喻于義,臣不得不承認,夏知州才是真君子,而非吳興這一虛偽小人可比也!這吳興推行新政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和士紳談利,一開始就走了歪路,而沒像夏知州這樣,給士紳以榮譽,以義導之,所以才使得政通人和!如今看來,一切真的要目見才可見真實,臣昔日竟錯了,夏知州才堪為我大明第一能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