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朝鮮的領議政相當于丞相,乃文官之首,也是朝鮮士大夫們追求的頂點。 而現在張貴這么說,金獻直自然更高興,也更加覺得自己剛才在明國皇帝面前的應對沒有問題,畢竟現在連明國最有權勢的國舅爺都支持自己將來做領議政,無疑這意味著很可能會成為明國皇帝的意思。 金獻直也對張貴和禮敬,比大明自己國內的許多儒臣要禮敬許多,且道:“國舅爺謬贊,小臣才疏學淺,哪里敢想領議政一職。” “你過謙了。” 張貴笑著回了一句。 一時,內閣首輔韓爌也過來給金獻臣搭話:“國舅爺沒說錯,金使臣,你這樣的賢才,貴藩殿下就該重用……” 劉宗周這里則一直一臉幽怨地盯著此時很受歡迎的金獻直。 他現在打心眼里鄙夷金獻直,他覺得金獻直這種人簡直是朝鮮儒臣中的恥辱,竟出賣自己國家的利益,來換取他國君臣的禮待! 劉宗周更加不能忍受的是,自己大明的許多朝臣也這么唯利是圖,只知茍利,而不知恪守圣人禮教,連仁德都不要。 如張貴之前在制策司與天啟、袁可立、陳子壯這些君臣們談論在開采茂山鐵礦而言及可能會涉及到禮制與治國理念上的動蕩時所言,對于劉宗周這些理學大儒而言,大明朝廷現在的做法的確是在朝精致利己的方向前進,且明顯在唯利是圖,明顯是棄原有的王道不顧,甚至可以說在破壞儒家禮制。 所以,劉宗周繼續上本大明索要咸州是失德之政,仍舊要求天啟彷效明宣宗放棄咸州,不要再執著于擴大自己的疆域。 內閣閣臣們知道劉宗周雖然泥古不化,但的確是個清官,學問也做的不錯,也就有意保他,便沒有票擬,而將他的奏本拒絕票擬,一直擱置起來,不使其和天子直接起沖突,以免龍顏大怒,直接要了他的命。 畢竟天子一怒,可不管你大儒不大儒,清廉不清廉,要你死,那也只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劉宗周不領情,在得知內閣不票擬后,直接敲了登聞鼓,要求直接面呈天子,言道:“內閣拒絕票擬臺諫奏疏,請陛下準臣覲見,彈劾內閣瀆職擅權之罪!” 沒錯,劉宗周還要告內閣。 內閣首輔韓爌一臉無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