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柯和韋佳輝目瞪狗呆的看著楊壽,屬實沒有想到,還有這種操作。 所以,難怪別人年紀輕輕就是大老板,而他們只配當打工人? “這···倒也是個好辦法,但是畢竟也不是長久之計啊!”徐柯還是有堅持的,覺得用這種坑小孩的辦法拉動收視率,屬實太難以啟齒了些,關鍵是作為佳藝高管,一旦這種宣傳的核心思想暴露,他鐵定背鍋。 楊壽道:“那就搞既有教育意義,又討喜的節目,不就好了?” 說著,好似不經意道:“我們華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值得大書特書的故事太多了。” “我倒是有個想法,那就是將那些古之文明的傳承者、開拓者、發揚者們,都整理羅列出來,找一些演技好的演員,在舞臺上扮演這些古人,形成古今對照,以今人的視角,再去看一看古人的堅持與風骨,你們覺得如何?” 楊壽說的,壓根就是后世曾經大火過的《典籍里的華夏》,這樣的節目既具備教育意義,又并不缺乏令人感動,或是感興趣的爆點。 當然最關鍵的是需要一群能夠展現那些古之先賢,精神、人文面貌的演員。 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不過以香江之底蘊,倒也不見得真篩不出一批這樣的老演員來。 “老徐啊!你和胡金全有交情沒有?”想到了典籍里的華夏,自然就想到了要展現這樣的古典風韻,需要一個真正懂行的掌舵人,如今的香港影視圈里,要找這樣的人物,除了胡金全不做第二人想。 徐柯雖然也擅長古裝類型電影,但主要突出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摳細節講考究,是大不如胡金全的。 徐柯苦笑道:“楊少何必舍近求遠?只需要向邵六叔打聲招呼,還怕請不到人?” 楊壽道一聲:“也是!” 雖然佳藝是佳藝,無線電視臺是無線電視臺,雖屬同盟,卻畢竟不同。 但只要邵六還想搭上楊壽的那艘長生巨艦,就得幫他牽橋搭線,用自己經營了幾十年的人脈,為楊壽充當工具人。 且這對于邵六而言,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邵六的產業重心在影視圈,不代表他只有影視圈的產業。 人到晚年,更尤為懼死,沒有什么事比活著更重要了。 同樣給楊壽當工具人的機會,多少香江富豪想求,還求不得呢! 別的不提,聽說楊壽收了島國人和方夢華的‘禮物’,就有一群香江富豪,紛紛有意將他們的干女兒、女秘書送來讓楊壽品鑒指教,其中甚至還不乏當紅明星,目前看來比王祖仙更紅的那種。 只是楊壽不收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