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議罪銀-《煌煌魏晉》
第(1/3)頁
三月的渾源州陽光明媚,草長鶯飛,綠水淙淙,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
村外的農田里村民們正在辛勤勞作,村子里此時炊煙裊裊,雞犬之聲不絕,一派恬淡平和的農家景象。
栗毓美一張古帖臨摹完了,將一碗茶飲盡,待到中午時,栗母已經將飯燒好,母子二人一邊吃飯一邊閑聊,飯后,栗毓美依舊拉著他娘在家前屋后閑逛,栗母平日出門不多,可既然兒子拉著,她也都照做。
“含輝,為娘蒸了糕,你可要吃些?”栗毓美身段模樣雖有些稚嫩,雙目卻炯炯有神。栗母一旁夾著飯菜,一旁千叮嚀萬囑咐。
“還有黃芪燉羊肉、油炸糕、羊雜等。”別看栗母從未上過學,見識卻絲毫不遜色于須眉,仍是萬般求人地湊錢,總算讓自己的孩子去學堂上了學,還行了拜師之禮。
栗毓美收好書,拉開長凳,撩開簾子進了廚房。
“娘!明日便是府試公布名單,”栗毓美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栗雨亭乃一介秀才,卻是升斗小吏貧儒,母親白氏賢惠能干,相夫教子,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
栗毓美幼承家訓,接受良好的家庭熏陶,家雖清貧,卻能刻苦問學,樹立優良家風,啟發子女志存高遠,運用言傳身教、上行下效的方法,默默影響著栗毓美的成長和成才。
栗毓美學歸學,他也沒讓自己太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他還是懂的,何況柳信藏書過百本,他想一次性啃完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慢慢打基礎。
每天進書房時看到那些書他都覺得壓力山大,可一本一本讀下來,哪怕一開始只是囫圇吞棗,后面倒也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有時候栗毓美看書看得入了迷,栗母得叫上他好幾回他才應聲。
栗毓美雖然家境貧寒,但三觀極正,天資聰穎而不倨傲,讓其他同學和老師都贊嘆不已。
那時候,當地大儒董如賢經常留栗毓美在家吃飯,小女兒董小宛一見傾心心生仰慕之情,自然頗有好感。所謂日久生情,隨著二人接觸越來越多。
栗毓美從六歲時便在外求學,時常受到老師的夸獎,并驚嘆于他的聰慧。他九歲寫的文章,揮灑自如,一氣呵成,就仿佛早已構思好,基本無需修改。
跟他同鄉的一位教書先生,因此也看中了他,將他招至家中讓他與自己女兒一同讀書。
先生的女兒叫做董小宛,當時剛好十八歲,長得很漂亮,他對父親的眾多學生中,最為欣賞的就是栗毓美,偶爾見到他,眉眼間皆是盈盈笑意,款款深情。
“栗大哥!過幾天就是放榜的日子了!我們一起去永安禪寺吧祈求學業有成,金榜題名吧。”只見董小宛一頭秀發輕挽銀玉紫月簪,恍若傾城,似是飄然如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