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他有錢,想試試-《1993風華盡覽》
第(3/3)頁
現在宋陽覺得有此時“首富”的資金實力加持,也許可以嘗試搞點事?
可信科學院的教授和微電子所的所長王元卻懵了:“你是中文系的?”
“……是啊。王教授,這兩個課題,現在經費雖然還少,但李先生已經承諾了只要進展順利,后面將在這個領域持續投入的。”
王元疑惑的不是這個,而是這樣明顯挺專業的詞匯,怎么會從一個中文系本科學生的嘴里說出來。
“……mpeg2的編解碼技術、解碼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王元問道,“不是mpeg1?現在mpeg2的標準還沒出來啊。”
“應該快了,而且標準細節您肯定是清楚的,無非只是在走程序。”宋陽說道,“學校里有您和楊教授的傳說,想了想李先生的需要,這系列的事剛好您和楊教授都能完成,就怕您瞧不上這個小領域……”
王元笑了起來:“還有楊芙的事啊?”
“對,那個請楊教授安排個學生大概也就做好了。”
這是VCD應用軟件層面的系統開發,很簡單。
但面前的王元和他的夫人楊芙卻不簡單。前者正是當年1K DRAM的研究帶頭人,后來華信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后者是燕大計算機系的系主任,參與了華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研制,主持了歷經四個五年計劃的國家重點科技公關項目青鳥工程,也是后來從軟件開發培訓領域出名的燕大青鳥的董事長。
一家雙院士。
宋陽看著這個新近校里傳得挺廣的李平科研基金,出面的卻是本校一個本科新生。
瞧他說話的樣子和對計算機、半導體這些方面專業名詞熟練的樣子,也不像是個傳聲筒。
居然還是中文系的學生。
有些詳細情況,邊楷已經跟他說了。
這孩子不安分,還在校外做生意。
“……你們的目的很明確啊。我怎么瞧著,是要做那個新出的,但更先進的VCD?”王元頗有興趣地看著他。
宋陽頓時很佩服:“您老慧眼如炬,始終在關注新動態啊!我們是覺得,有沒有可能跟上最新的技術標準,拿到一些屬于自己的專利。”
“DSP芯片……”王元琢磨了一下音視頻解碼芯片所屬的大分類,看了看這個非同一般的學生,隨后點頭,“行,我來安排一個課題組。不過,想要有競爭優勢,太難了。李先生不想買國外的芯片組裝?”
宋陽只是咧嘴笑:“他有錢,想試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