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法合流-《陳勝的人生推演》
第(1/3)頁
陳勝的筆在寫著。
筆下的青色光暈,越來越大。
“這是入了品的文章,這是能夠進入圣者之眼的文章。”
山頂上的天人化身,紛紛動容。
這樣的文章是諸子百家,有學子對本派大道有開創性的創造,并且也符合天下大道,才會出現這樣的文章。
諸子大道乃是諸子結合理想與大道開辟出來的理想大道。
理想大道乃是包容諸多之道與理混合而成,這些道與理,根據開辟理想國諸子排列,構成一個諸子眼中的理想國。
若有后輩弟子對本派先賢的想法有什么反對,也可以自己結合其中一條道,對其加以改造,將這一條道擴展,發揚光大,這也是圣者們的希望,無論是理想鄉還是理想國,都是一個學派的根基。
一人智短,眾人智長。
縱使是孔子那樣的大圣也需要三千弟子與孟子荀子這樣的圣者,才能將儒家理想國發展到如今縱橫文界的程度。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只有后輩弟子之中不斷有人推陳出新,才是理想國完善的基本之法。
所以儒家有了孟子,有了荀子。
道家有了楊朱、有了莊子。
雖然他們都有各自對大道的理解,但是對于學派與理想國的發展卻是極為重要的。
對于新出現,能夠影響學派發展的文章,諸圣自然是很重視。
而這種能夠影響學派的文章,自然是會讓同一學派的圣者或者天人重視。
此時無上天之中,一位圣者就出于這樣的狀態。
他就是雜家的開創者,尸佼。
尸佼是雜家的開創者,他提出了合名法,兼儒墨的概念,昔年也是一位驚才絕艷的人物。
甚至當年的商君與他還有那么一絲關系。
對于自己的理想大道,他也是歷經了很多謀算。
當初創立雜家之道,他就知道雜家大道的根本缺陷。
但是對于當年的他,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
這些年他一直在等。
終于他等到了呂不韋,等到了呂氏春秋。
在呂氏春秋上他看到了理想走進現實的可能,但是呂不韋遲遲不能踏出最后一步,這就讓他有些難熬。
甚至他也在考慮,雜家的道,到底有沒有問題。
雜家出,百家滅,這種構思真的有實現的可能嗎?
縱使呂氏春秋,尸佼其實也沒有太大的信心。
無他,雜家的弟子太少了。
不要說儒家那種弟子滿天下的學派,就是一般的術數、陰陽學派弟子也遠遠超過雜家。
這些年他已經數次與呂不韋談論,但是由于呂不韋自身的地位問題,這個事情也無法解決。
況且雜家還有自己的問題。
每年的文心試煉,他都夭仔細的查看,生怕有什么雜家弟子被文心試煉埋沒。
雖然他也知道,這只是一個念想。
但是今天,他居然發現文心試煉志氣第一的人,居然是雜家弟子。
原本他還以為看錯了,但是當他在竹簡上寫下雜家兩個字的時候。
尸佼的眼睛終于亮了。
一臉的不可置信。
他可不同于黃石公那等天人,并沒有弟子傳世,雖然只是一個小學派,也有很多的弟子,至誠之道對他來說并沒有太大的感應。
直到此時才真正的相信。
“天地者,萬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在于動亂。”
“這是以大一統思想,開宗明義!”
勐然間,尸佼全身劇震。
“好。”
他的臉上充滿了狂喜,他忽然明白陳勝這般書寫的意義。
既然疆域上大一統,那么思想上也要大一統,圣皇這些年引文思想上的問題也鬧了兩次了,都是因為武力不分勝負告終。
思想大一統也是擺在所有大圣面前的問題。
只是用誰家思想大一統,卻有根本的難題。
誰家的思想要放棄,這就成了諸子們爭論的焦點。
按照諸子的意思就是,百家爭鳴。
可是這百家爭鳴,數百年,學派越爭越多。
儒家不但沒有統合天下諸子,自己內部也是內斗不止。
真要百家爭鳴,只怕數十年乃至上百年,都沒有一個結果。
圣皇兩伐文界,也是想要以武力統一思想。
只是當思想有了力量,連圣皇這等強人也無法壓制他們低頭。
而現在尸佼在這片文章上卻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雜家出,百家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