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等祝喜山快到都城的時候,收到下人稟報:四公子在清河縣,且剛剛殺了清河縣內的祝家徒子徒孫。 這一下祝喜山更冷靜不下來了,清河縣有誰還用問嗎?不管用什么方法,在他見到齊王時,他的好孫兒必須已經死了! 此時的祝喜山可不敢再輕視祝青林,他深知自己那些好徒兒的真本事,便生出一計,清河縣在望月山下,山中匪患一直是清河縣的大患,方儒傷了之后回到清河,清河縣曾特意圍剿過一次望月山,只能說是不了了之,這兩年山匪與縣衙默契的互不打擾,倒是給臨近的瑤城附近增添了不少麻煩。 祝喜山有的是金銀,這種事只要肯出銀子,哪有請不動山匪的道理! 且這次參與的那些徒子們,祝喜山應承可免去三年的孝敬,這已算是重賞!引得清河縣附近的徒子們連夜朝清河縣趕去。 祝喜山可不怕落下個殺孫的名聲,只要這個孫子死了,這件事的前因后果便只有他說的算,任憑胡起,田蒙,哪怕方儒都出面辯解也無用,因這世上再無人醫術超過他,齊王……也想長命百歲! 祝喜山是沒再輕視孫子,卻高看了徒子和山匪。 這兩撥人都很重視這塊兒到嘴的肥肉,十幾名徒子們爭先恐后,用盡手段,從周圍城池趕來,還盡職盡責的先到望月山與山匪聚在一起,仔細的謀劃了一番,為了不讓再多的徒子們參與,商討之后即刻分頭入城。 山匪們分批喬裝入城,城中也有他們置辦的宅子,倒是沒有引來麻煩,但徒子們忘了前幾日剛剛被殺的十七徒幾人,現如今在清河縣,誰再敢依仗祝家名頭為非作惡,清河百姓自是不會慣著的。 而這十幾人霸道慣了,黃昏時這些人就差敲鑼打鼓的進了清河縣,在他們看來,山匪不過是用來頂罪的,他們身后有師父,無人能奈何他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