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一早,林牧練完早功之后,趕回到了國家京劇院。 八點十五分,林牧來到了練功房! 推門進來,看到主要演員都已經到了。 馮建勛掃了林牧一眼,不滿的說道,“你不是住在國家京劇院,怎么起的這么晚啊?” 林牧笑瞇瞇的說道,“剛練完早功回來。” 聽到林牧的聲音,再看林牧的精氣神,馮建勛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也緩和了不少! “雖然說戲詞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每個流派總歸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所以,咱們先過一遍詞,了解一下對方的習慣,如果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提前說出來,省的到了臺上丟人!” 馮建勛的話,讓眾人都是暗暗的點頭!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就算是兩個大師級的京劇演員在一起合作,也要互相就和著,才能把一出戲給唱好了! 四大名旦和四大須生,經常會在一起搭班唱戲,尤其是以義務戲為多! 所謂的義務戲,就是過去的那種不收取報酬的演出。 舊時京劇界為幫助貧窮的演員或參加賑濟災荒,慈善事業募捐等社會公益活動,聯合各戲班的名角,舉行盛大演出。 演出的收入,除必要的開支外,悉數交梨園公會或有關機構。 這些大角兒,平日里并不經常合作,在這種義務戲中,往往會被安排在一起表演! 如果兩人的風格大相徑庭的話,就算是最頂尖的大師,也會翻車的! 就像是馬連良和程硯秋這兩位,一個是前后四大須生中的獨一位,另一位則是四大名旦中最獨特的程派祖師! 當年這二位的名頭,可謂是一時瑜亮,但是從來沒有合作過,所以,那一次,義務戲,就特意安排這兩位給大家表演一出《寶蓮燈》! 就像馮建勛來到國家京劇院演一出戲,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排練,但是當年,幾乎沒有什么排練的說法,就是三個字,臺上見! 臺上見,是京劇界的一句行話,其中包含著兩種意思! 第一種意思很簡單,兩人都是名角兒,大家水平相當,臺上就看兩人自己的發揮了,有什么問題,咱們臺上自己就能解決! 第二種意思就不一樣了,臺上見這三個字就變成了挑戰的意思了,咱們到臺上,各見真章! 而馬連良和程硯秋兩人不存在這種情況,自然是第一種,兩人都對自己的藝術非常的自信,認為就算有問題,兩人的舞臺經驗足以應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