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種人,幾乎每一個大角兒的身邊都會有! 梅蘭芳的身邊就有齊如山。 梅蘭芳大部分的新劇,時裝劇都是由齊如山親自操刀的! 梅蘭芳和齊如山亦師亦友,可以說,如果沒有齊如山的幫忙,梅蘭芳未必能有今日的成就! 程硯秋的身邊有一位翁偶虹。 《鎖麟囊》這出成就了程派藝術(shù)的京劇,就是出自于這位京劇大作家之手! 翁偶虹不但給程硯秋寫了《鎖麟囊》,一生創(chuàng)作整理劇本多達(dá)上百部,不少京劇大師的作品,都是他創(chuàng)作出來的! 最了不起的,就是這些藝術(shù)捧的人,每一個都對京劇的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 而最后一個經(jīng)濟捧就不用多說,就是花錢! 而捧角兒最開始是一個人,然后幾個人志趣相投,起先就是因為角兒的某一個唱腔或者某一個身段,大家聚在一起聊一下! 后來話題的范圍就越來越廣了。 甚至連角兒的祖宗三代,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唱的某出戲,某句用的什么腔,都如數(shù)家珍! 就跟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樣,說起自己的偶像,什么血型,星座,喜好,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再往后就生成了團體組織,他們有書面章程,定期舉行會議! 跟現(xiàn)在的粉絲群差不多,但是更加的規(guī)矩。 捧梅蘭芳的有“梅黨”和“梅社”。 捧尚小云的有“醉云社”“聽云集”“尚友社”。 捧荀慧生的叫“白社”,這是因為荀慧生早年的藝名是“白牡丹”。 這里面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有,當(dāng)然,玩筆桿子的劇評家必有幾位。 角兒的演出預(yù)告一貼,他們就撰文投送報社,所言無非溢美之詞,既為票房做了廣告,又對輿論做了導(dǎo)向,算是預(yù)熱。 一散戲,筆桿子又趕回家寫這出戲怎么怎么好,角兒在臺上唱的怎么怎么棒,當(dāng)晚就送至報館。 清末民初大琴票陳彥衡說過:“觀劇家對演劇家貴有監(jiān)督糾正之責(zé),而非徒事贊揚稱頌之能。梨園老角兒能享大名,得力于觀劇者礱磨,正自不少也。” 1913年,梅蘭芳第一次到魔都演出,那一年,梅蘭芳才19歲! 頭牌王鳳卿為了提攜梅蘭芳,主動提出讓梅蘭芳唱一次大軸兒! 能夠頭一次來魔都就唱軸子,這對于梅蘭芳來說,可是一件人生大事。 首先,這個戲碼必定要又響又硬! 梅蘭芳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排了刀馬旦戲《穆柯寨》! 當(dāng)天的演出,梅蘭芳在舞臺上賣力氣的演出,下面的戲迷們自然是叫好聲不絕于耳! 梅蘭芳在魔都的第一場大軸演出,大獲成功! 但是,散戲之后,后臺的梅蘭芳還沒來得及卸妝,“梅黨”的幾位領(lǐng)袖就聯(lián)袂而來。 “你在臺上常常會把頭低下來,大大地減弱了穆桂英的風(fēng)度。因為低頭的緣故,就免不了哈腰曲(本章未完!) 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藝術(shù) 背。這些我們不能不糾正你,你應(yīng)該注意把它改過來才好!” 幾位“梅黨”的領(lǐng)袖對于梅蘭芳的錯漏沒有絲毫的客氣,梅蘭芳當(dāng)然也是悉心的求教。 梅蘭芳知道這是因為自己扎靠的本事還欠火候,所以,他拜托這些人幫自己糾正這個毛病! 畢竟,演員在舞臺上的時候,對于自己的一些問題很難顧及的到,尤其是這種低頭的小毛病,都是不經(jīng)意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 所以,梅蘭芳跟這些人商量了之后,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 就是下一次演出的時候,梅蘭芳如果還有低頭的毛病,那么他們就會用拍掌為號! 隔日再演《穆柯寨》,幾位“梅黨”就坐在包廂中,專門盯著梅蘭芳是否低頭! 果然,在演出的時候,梅蘭芳還是習(xí)慣性的低頭,于是梅黨立刻拍掌提醒! 一場演出,梅黨幫著梅蘭芳糾正了至少六七次,而其他的戲迷們都不知道,還以為是這些人喜歡梅蘭芳的藝術(shù),頻頻鼓掌! 殊不知,他們的“三擊掌”就是為了給梅蘭芳“治病”呢! 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藝術(sh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