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雄才大略-《重生崇禎之山河一統》
第(2/3)頁
德川家光站起身,看著德康立井,沉聲道:“通知沿海的小平君,時刻注意改變動向,一旦有情況出現,及時預警。”
“嗨咦。”德康立井躬身點頭道。
此時,吳盧大軍已經出了山海關,浩浩蕩蕩向鴨綠江進發,沿途后金和蒙人的探子慌了神,這些將士一看就是精銳所在,難道說…明朝已經加快了遼東的統一。
同一時間,袁崇煥也收到了密令,沿途配合吳盧等人,吳三桂和盧象升此次專門為了朝鮮出兵,是皇帝明盛的確切命令,遼東防線還是以袁崇煥為主,穩固之后尋找機會全線反擊,為了大一統第三步計劃實施而時刻準備。
明盛這招不可謂不高,大軍從遼東一線進入朝鮮,給人的感覺是為袁崇煥增兵,本身吳三桂就是袁崇煥副手,這樣后金建奴就會人心惶惶,因為明朝現在有能力反擊任何挑釁。
現在就是時間上入手,明盛一共給了吳三桂四個月時間,拋過路上用去的時間外,吳三桂只有九十天練兵,這些兵不僅要跨海作戰,還要適應島國氣候,畢竟五萬大軍橫掃倭島后,要駐扎在那里。
明盛當時給吳三桂的要求:朝鮮軍隊的數量不可低于總兵力的四成,且騎兵不能低于兩成,五萬人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些人不僅能步騎協同,還能跨海并且能海上作戰。
而剩下的大軍由盧象升負責,聯軍兵將的數量將高達十萬之上,比例為明朝和朝鮮的人數為一比二,不僅要形成一條穩固的朝鮮防線,還要和遼東整個防線遙相呼應,長治久安才是整個東北的關鍵所在!
這個要求幾乎沒有人可以想到,雖說是一種嘗試,可是明盛只給了吳三桂三個月的訓練旗,三個月不僅要熟悉海上作戰還要有能力登島作戰,也就是說三個月要把一個旱鴨子變成了能夠熟悉水性的水軍,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這是一塊硬骨頭,打仗吳三桂還是有兩下的,這又有盧象升輔佐支撐,這其實都不算事,后面明朝的大海船隨之而來,從天津和蓬萊出海,直接到達漢城海域,基本上就是訓練結束的日子。
“很快,還有百十天,一到朝鮮那邊準備好了,這邊也要同時行動起來。”
明盛看著兵部尚書孫承宗,在海圖上指了指,隨即把目光放到遼東蒙古一線,以察哈爾為中心,最后還是要把總目標放到烏爾格和大庫倫地區,那里廣闊的土地,才是明盛最為關切的!
孫承宗撫著花白的胡須,隨著明盛的手勢看了看,他重重的點了點頭,明盛的野心…不對,雄心壯志已經超過了朝廷所有人,還有一部分官吏將領只看到了一畝三分地,還沉寂在沾沾自喜上。
而眼前的小皇帝,明盛如此雄才大略才是包括自己都沒有考慮過的,將蒙古版圖全部納入大明,之前是朝鮮就不說了,半島地區已是囊中之物,最后明盛告訴他目的其實是整個倭島,就讓孫承宗驚訝不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