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百八十二章 獻俘儀式-《全面戰爭之伐清》


    第(1/3)頁

    京師,獻俘儀式隨著大軍凱旋歸京,也逐漸拉開了序幕。

    夏承明制,獻俘儀式自然也參考了前朝的禮儀程序,《明史·禮志之軍禮》中對「奏凱獻俘」之禮有簡單的描述——

    「凡親征,師還,皇帝率諸將陳凱樂俘馘于廟南門外,社北門外。告祭廟社,行三獻禮,同出師儀。祭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

    前朝大明自武安年間距離最近的獻俘儀式還是萬歷二十七年御倭援朝中擊敗倭寇豐臣秀吉和萬歷二十八年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尤其是萬歷二十七年獻俘儀式結束后發布的詔書那句「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端這句話也被流傳到了后世,成為中華歷史上振聾發聵的宣言之一。

    從下關點將臺離去后,蘇言帶著一眾朝臣直接回到了皇城午門,早在俘虜渡河的前一天,他們的脖子上就都被拴上了白色繩子,由太子親自渡河,于江北告慰太廟和社稷。

    而今日,禮部與太常寺都已在午門正樓的正中設下御座,檐下張黃蓋,鹵簿、寶象等儀仗設于午門城樓下,兩邊排列,全副武裝手持二式步槍的近衛軍團有序站在兩側,拱衛天子。

    蘇言身著龍袍袞服,乘輿自下關返回午門,一眾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也一同回來,依序分班侍立,皇帝至午門前,沿著馬道行至御樓升座。

    待他端坐在御座上,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宏偉寬闊的午門廣場,兵部官員已率領將校引領戰俘前來。

    那些戰俘的面容充滿了泰西特色,奧斯曼突厥人、韃靼人、希臘人、波斯尼亞人、摩爾達維亞人、瓦拉幾亞人等等諸多民族的戰俘皆齊聚于此,他們惴惴不安地被帶到午門前,站在這寬闊的廣場上,害怕地看著那些全副武裝的禁衛軍,每個人的內心都被恐懼的情緒所填滿。

    戰俘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迷茫,他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命運會是如何發展,他們在戰敗以后本以為會被夏人同意繳納贖金后釋放,但夏人拒絕了他們贖回自己的請求,堅持要將他們帶到東方。

    從波斯、黑海到中原的漫長路途中,因為俘虜中的較為惡劣的待遇,有許多人倒在了長途跋涉之中,他們帶著對未來的不安和迷茫來到了這里,隨后便得知他們要被進獻給大夏皇帝。

    不管戰俘們心中如何悲戚,兵部尚書張名揚高聲喝道:「獻俘!」

    他話音落下,午門周圍頓時鼓樂大作,禮炮轟鳴,震耳欲聾的各種聲音頓時回蕩在整個皇城內外,那一道道宛如白日驚雷一般的禮炮轟鳴就如同砸在戰俘心頭的大錘一般,讓他們每個人都不受控制地瑟瑟發抖。

    俄國公主索菲婭、奧斯曼帝國王子穆斯塔法以及一眾泰西國家的使臣都用驚懼的目光看著這宏偉的排場,他們驚嘆于天朝的強大,如此排場,就算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或是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都是無力支撐的。

    「行禮——」

    鼓樂與禮炮聲中,典禮官高聲吶喊,將校們隨即將俘虜牽引而來,勒令他們跪伏在地,向天子行禮,戰俘們不敢反抗,紛紛跪倒在堅硬的青石板地面上,沒有人敢抬頭直視皇帝,雖然他們距離皇帝有很遠的距離,但是他們還是能夠感受到深深的威壓。

    從頭頂不斷傳來的威壓讓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些喘不過氣來,他們面色發白,其中一些心理能力承受較差的人甚至幾乎要暈厥過去。

    隨即,被征西眾將們推選為代表的新晉英國公傅興華走上前去,站在俘虜身前,向午門正樓上的天子奏道:

    「臣征西大將軍傅興華,奉旨征討泰西諸夷,大獲全勝,所獲俘囚,謹獻闕下,請旨。」

    傅興華話音落下,傳唱官便拉開嗓子,高聲重復了一遍他剛剛的話語,接著又

    有數名傳唱官高聲吶喊,一直傳入蘇言耳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