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俗話說,瞌睡來了有人遞送枕頭,陳鎰等人原本打算徐徐圖之,一點點清除王振余黨,哪知天降大禮包,此時不戰(zhàn),更待何時? 遂厲聲道:“臣有本啟奏。王振閹賊,禍國殃民,作惡多端,蠱惑皇上出征,致使皇上深陷敵營,不能自己,明軍折戟,骨肉妻離。閹賊作出如此惡行,不滅族不足以慰人心,臣懇請郕王誅殺閹黨,滅其族,平民憤怒。” 陳鎰說的很煽情,抑揚頓挫,一番話引起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共鳴,有許多人的親人都死在了土木堡,亡魂未歸,還有過去遭受王振迫害的人,頓時開始出聲。 “臣等附議!” “懇請誅閹黨,滅國賊,平民憤。” ... 都察院御史王文隨后出班,繼續(xù)控訴道:“閹賊為了一己私利,蠱惑皇上出征,為了不踩爛蔚州田地,竟肆意更改大軍回撥路線,駐扎土木堡,致使全軍覆沒。” 戶刻給事中王竑,泣絕道:“懇請郕王誅閹黨,滅國賊,平民憤,此賊此黨不誅,天理難容!” 土木堡一役,需要一個背鍋的,需要給全國上下一個交待,這人肯定不能是朱祁鎮(zhèn),那么余下的人中,除了閹黨的帶頭大哥,死去的王振,還有誰能勝任呢? 而且朱祁鎮(zhèn)叩關的事,是藏不住的,屆時全國皆知,有損皇家體面,急需給關外九鎮(zhèn)的全體將士一個交待,明確告知不開城無罪,更是給所有人一個交待。 這個交待便是,皇上受閹賊王振蠱惑,被瓦剌俘獲,又被瓦剌脅迫叩關,如此一來,朱祁鎮(zhèn)身上的鍋就全部甩干凈了。 所以,誅殺閹賊就成了政治上的唯一選項,但王振已經(jīng)死了,那么便要清算王振余黨,以昭示大明朝勵精圖治、幡然悔悟之心,便宜收攏人心,共抵國難。 政治清洗,向來如此殘酷,不必驚訝。 成王敗寇而已,若此番王振得勝歸來,遭清洗的就是他們了。 陳鎰敏銳的抓住了關鍵,在幾位同僚的幫助下,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討伐王振余黨的風暴,得到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就連資歷最老的王直與胡熒,也相繼表態(tài)。 朱祁鈺雖有心報國,但說到底,不過一個被硬推上位的閑散王爺,哪里見過這等筆誅口伐的浩大陣仗,念及手中握有一干人的生死大權,一時懵住了,遲遲不敢做決定。 反觀朝廷之上,一批接著一批的大臣,下跪請愿,似秋風掃落葉,眼看閹黨遭清算,后黨勢力必然大減,此消彼長,這時候不站隊,什么時候站隊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