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刻鐘不到,不下百余位大臣請愿,只剩十幾個大臣像根倒頭的大蔥,孤零零的杵在著,顯得很另類。 朱祁鈺猛然間意識到,自己被大臣們脅迫了,這與朱祁鎮被瓦剌脅迫叩關,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一個是眾口鑠金,一個是為了茍活,于是更是不敢輕易做決定了,就這么僵持著。 金英與興安嚇得瑟瑟發抖,他們可都是屬于王振一黨,眼巴巴望著孫太后,希望孫太后能保下他們,但孫太后在這時候可不會出言,駁了請愿的文臣,引火上身,駁了金英與興安,就等于失去了司禮監,沒了把持朝政的耳目,倒是第一回巴不得朱祁鈺能攬下這個爛攤子,自行決斷。 眼看僵持不下,陳鎰再添一把火,又道:“稟郕王,國難當頭,些許糧商,肆意抬高糧價,趁機發國難財,論罪當誅!” 這件事與誅殺閹黨,八竿子打不到,許多人不知陳鎰關鍵時候,提出這個,用意何在? “可有實據?”朱祁鈺緩了緩問道。 “此案已由順天府接手,可問府丞。”陳鎰道。 “稟郕王,此案證據確鑿,犯人已招供,請郕王過目。”順天府丞走至御前,雙手捧著供狀獻上。 能堂而皇之的在京師發國難財的糧行,背后都是有人撐著的,正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陳官,此人是王振的得力手下,以擅長斂財著稱,每當外地官員進京述職,都由此人代為收取賄賂,到最后,形成了一個潛規則,進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給王振送禮,不送禮必定遭報復,于謙就因為沒送禮,被下了昭獄,差點一命嗚呼。 此時,眾人才明白了過來,陳鎰另辟蹊徑,曲線救國,暗道佩服。 朱祁鈺看完了供狀,又讓成敬送去了孫太后手里,躬身道:“請太后裁決。” 證據確鑿,又落在了這個關口,孫太后心知陳官保不住了,只是頗為惋惜宮里內庫少了一大進項,于是又拋回給了朱祁鈺,道:“請郕王自行裁定。” 朱祁鈺道:“依大明律,如何裁定?” 順天府丞道:“稟郕王,依大明律,論罪當誅。” 朱祁鈺道:“便如此行事吧。” 順天府丞受令,徐徐退下。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