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造反?狗都不造!-《李世民穿越扶蘇》
第(1/3)頁
秦二世十一年九月十三日。
大秦陳郡,陽夏縣,太康鄉(xiāng)。
太康鄉(xiāng)有秩吳廣正在率麾下屬官于太康鄉(xiāng)境內往來巡查。
夕食之際,吳廣剛巧巡視至顧里,顧里里正顧武便盛情邀請吳廣回里中赴宴。
吳廣卻只是尋當?shù)剞r人以市價買了粟米飯,率臣屬蹲在田壟上吃了起來。
顧武見狀也趕忙買了粟米飯,學著吳廣的樣子蹲在吳廣身側,慨然贊嘆:“縣中皆言有秩愛民持正,出仕之前便得陽夏縣萬民交口稱贊,出仕之后更是公允無錯,屢得縣令贊許、百官稱道。”
“今日一見,卑下方才知傳言無虛也!”
吳廣在軍事指揮、政治斗爭方面都無足稱道,又優(yōu)柔寡斷、決斷力不足,更還不善于和貴胄豪強打交道。
但吳廣可太懂得如何收攬中基層人民的民心了!
面對顧武的稱贊,吳廣只是笑了笑,不答,而是從懷中摸出一枚白色的吃食發(fā)問:“顧里正可要來上一枚?”
顧武見之目露驚詫:“五年前,石生從極西之地尋得這蒜、上呈陛下,陛下廣傳天下令各地種植,如今所得亦不過寥寥。”
“未曾想,有秩竟能得之!”
出現(xiàn)在吳廣手中的白色吃食,正是大蒜!
吳廣直接將一枚蒜瓣拋給顧武,溫聲道:“陛下有言,蒜能開胃健脾、宣竅辟惡、祛寒除濕、解暑散痰、消腫散毒,更還能破堅化肉殺蟲。”
“太康鄉(xiāng)距縣城較遠,黔首中毒染病一時間難尋得醫(yī)者,若是能讓家家戶戶都種上些蒜,情急之際便可爭取些許時間。”
“顧里正時常往來奔走,也合該隨身帶些蒜解毒解暑。”
“此物只是剛被方術士們獻歸大秦,故而較為稀少,但卻并不難種。”
“吾已從故友處學會了種蒜之術。”
“待到明年春耕,吾便會親率太康鄉(xiāng)臣民種蒜。”
“不需要多,就在家門口種上十幾顆,便能讓家家戶戶都多些保障。”
大蒜是后世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器,但在當今,這卻是方術士們剛從西域尋回獻給扶蘇的新奇作物。
相較于其去腥增香的食用效果而言,真正讓扶蘇和大秦萬民看重的,是大蒜解暑祛寒、消腫解毒、消毒驅蟲的藥用作用。
其容易耕作、一年便熟的特性更是讓它有別于其他珍貴藥材,能夠走進萬千庶民家中,成為居家旅行必備之良藥!
顧武聞言大喜,趕忙拱手:“多謝有秩!”
吳廣向咸陽城的方向拱手一禮道:“不必謝吾。”
“此皆乃陛下隆恩!”
“陛下早已派遣官吏入陳郡教導各縣種植大蒜,即便吾不教鄉(xiāng)親們,最多三年,陛下派遣的官吏亦會入太康鄉(xiāng)傳授此術。”
顧武的聲音明顯更多了幾分真摯:“拜謝陛下仁德恩重!”
“亦謝有秩能助鄉(xiāng)親們早蒙上恩!”
顧武奉承吳廣時還有幾分假意逢迎,但在贊美扶蘇時卻是無比真摯誠懇。
吳廣聽得出顧武語氣中的細微差別,卻沒有在意,而是繼續(xù)說道:“不過在種植大蒜之前,太康鄉(xiāng)還當種一新物。”
顧武目露訝異:“又有新物?”
方術士們已經從西域尋回了大蒜、芝麻、哈密瓜等一系列新奇作物,竟然還能尋到其他適合耕作的作物?
那西域究竟是何等寶庫!
吳廣笑而頷首:“方術士鄒生又尋得一物,名為苜蓿,托請商隊上呈陛下。”
“據(jù)聞這苜蓿乃是上好的草料,可用于喂養(yǎng)牛馬,更可肥田!”
“據(jù)吾老友所言,陛下已令關中地先行在輪休的田畝之上種植苜蓿,以此積蓄草料、肥沃田畝,若是種過苜蓿的田畝再種糧食時果然能有豐收,朝中便會令天下各地廣種苜蓿。”
“吾以為,與其等朝中明令各地種植苜蓿,倒不如吾等先行,先在今年輪休的下田種植苜蓿,為陳郡之榜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