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怒江佤族飄(三)-《左眼見飄心中喜叁》
第(2/3)頁
巖龍突然想起奶奶曾經說過的話,他立刻拿出手機,給奶奶打了個電話。電話接通后,奶奶的聲音帶著哭腔:“沒錯,葉梅是我丈夫的妹妹,當年她失蹤后,我們一直在找她,直到去年,我在整理老物件時,發現了她的‘守脈珠’,珠子里藏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黑飄寫藏于古寨地宮’。”
“古寨?是哪個古寨?” 林硯急忙問。“是巴饒克佤族的老寨,在怒江上游的獨龍河畔,六十年代后就沒人住了,因為那里被‘黑飄寫’占了,進去的人都沒出來過。” 奶奶的聲音頓了頓,“紙條上還說,要想平息秘境能量失衡,必須找到‘守脈珠’的另一半,因為當年葉梅把‘守脈珠’分成了兩半,一半帶在身上,一半留給了她的女兒。”
“葉梅有女兒?” 巖龍驚訝地說,“奶奶,您怎么從來沒跟我說過?”“因為葉梅的女兒生下來就被送到了傈僳族的親戚家,怕被‘黑飄寫’盯上。” 奶奶嘆了口氣,“她的女兒叫阿月,現在在獨龍河畔的傈僳族村寨里,靠織佤錦為生。”
當天下午,眾人決定前往獨龍河畔的傈僳族村寨,尋找葉梅的女兒阿月。出發前,陳教授修復了秘境能量監測儀,監測儀顯示,秘境的能量還在持續流失,如果三天內找不到 “守脈珠” 的另一半,飄寫林的神樹就會徹底枯死。
歷經兩天的車程,眾人終于抵達獨龍河畔的傈僳族村寨。村寨坐落在半山腰,家家戶戶的房檐下都掛著佤錦,顏色鮮艷的佤錦在風中飄動,像一道道彩虹。他們按照巖龍奶奶的指引,找到了阿月的家 —— 一間掛著黑色佤錦的木屋,佤錦上繡著 “守脈珠” 的圖案。
阿月開門看到他們時,眼神里充滿了警惕。她的脖子上戴著一串黑色的珠子,和照片里葉梅戴的 “守脈珠” 一模一樣。“你們是誰?為什么來找我?” 阿月的漢語不太流利,說話時一直攥著脖子上的珠子。
巖龍拿出奶奶的照片,遞到阿月面前:“我是巖龍,這是我奶奶,她是你父親的嫂子。我們來找你,是為了平息秘境能量失衡,救怒江的山水。” 阿月看到照片,眼淚突然流了下來,她摸了摸脖子上的珠子:“我母親臨終前告訴我,這串珠子是‘守脈珠’的一半,另一半在巴饒克老寨的地宮里,只有把兩半珠子合在一起,才能驅散‘黑飄寫’。”
阿月告訴眾人,巴饒克老寨的地宮在老寨的神樹底下,地宮的門需要用 “佤族三色米” 才能打開 —— 紅色的米代表火,白色的米代表水,黑色的米代表土,這是佤族祭祀時用的圣物。而 “佤族三色米” 只有在佤族新米節時才能制作,可現在距離新米節還有三個月,根本來不及。
“我有辦法。” 林硯的母親突然開口,她從布包里拿出一個陶罐,陶罐里裝著三種顏色的米,“這是當年葉梅送給我的,她說如果有一天需要打開地宮,就用這些米。這些米是用秘境的泉水泡過的,和新米節的圣米有一樣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眾人跟著阿月前往巴饒克老寨。老寨坐落在獨龍河畔的山谷里,周圍長滿了荒草,房屋大多已經倒塌,只有中央的神樹還立著,神樹的樹干上刻滿了佤族古符,符文中滲出黑色的汁液,和飄寫林神樹上的一樣。
阿月走到神樹腳下,蹲下身,用手指敲了敲樹干。樹干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洞口,洞口里黑漆漆的,隱約能看到臺階。她從脖子上取下 “守脈珠”,又接過林硯母親手里的 “佤族三色米”,將米撒在洞口前:“地宮的門會在米變成金色時打開,我們要在這之前做好準備,里面可能有很多‘黑飄寫’。”
“佤族三色米” 撒在地上后,慢慢變成了金色,洞口的門 “吱呀” 一聲打開了。眾人拿著手電筒走進去,地宮的臺階很陡,每走一步,都能聽到 “咚咚” 的回聲,像是有人在跟著他們。
走到底部后,眼前出現了一個寬敞的大廳,大廳的中央有一個石臺,石臺上放著一個黑色的盒子,盒子里隱約有紅光閃爍 —— 那是 “守脈珠” 的另一半。可就在他們準備靠近石臺時,周圍的墻壁突然滲出黑色的霧氣,霧氣聚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個黑色的人影,人影的眼睛是紅色的,嘴里發出 “嗬嗬” 的聲音 —— 這就是 “黑飄寫”。
“大家小心,‘黑飄寫’會吸食人氣!” 阿月立刻將 “守脈珠” 舉在胸前,珠子發出了藍色的光芒,“黑飄寫” 看到光芒,往后退了幾步,可很快又圍了上來,數量比之前更多。
林硯拿出相機,對著 “黑飄寫” 按下快門,閃光燈亮起的瞬間,“黑飄寫” 發出了刺耳的尖叫,像是被強光刺激到了。陳教授趁機拿出 “魂晶”,將 “魂晶” 的能量注入阿月的 “守脈珠” 里。“守脈珠” 的光芒變得更亮,藍色的光芒擴散開來,籠罩了整個大廳,“黑飄寫” 被光芒碰到后,“滋滋” 地響著,慢慢消失了。
第(2/3)頁